8月17日,歷時4年艱苦奮戰,貴南高鐵九萬大山四號隧道安全貫通。至此,貴南高鐵全線108座隧道全部貫通,為線路開通奠定基礎。
施工人員慶祝隧道安全貫通
貴南高鐵九萬大山四號隧道位于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境內,隧道全長15485米,穿越斷層和地質接觸帶6處,是廣西最長的鐵路隧道,也是貴南高鐵廣西段最長的一級高風險隧道。隧道所處的九萬大山地帶是“中國南方喀斯特”7個世界自然遺產區之一,堪稱“喀斯特巖溶地質博物館”,地質條件異常復雜,施工難度極大。
九萬大山四號隧道洞門
隧道出口是罕見的“炭質頁巖緩傾地層”,這種頁巖含炭化有機質,薄薄的一層層像書頁一樣壘疊,并且有一定傾斜度,受擾動后會整層溜動,很容易塌方。常見的爆破式開挖掘進對巖層擾動很大,只能用傳統的鑿巖機、挖掘機一斗斗掏、一寸寸挖,每天掘進進度只有45厘米左右。682米的炭質頁巖緩傾地層路段,建設者們挖了整整22個月。
施工人員進行隧道二襯鉆芯取樣
隧道挖掘過程中,還發現大小溶洞溶腔179處,平均每掘進86米就遇到一處。由于溶洞溶腔眾多,突泥突水情況時常發生。面對施工困難,云桂鐵路廣西公司組織參建單位中鐵十八局優化施工方案,強化超前地質預報和監控量測,按照“弱爆破、短進尺、強支護、勤測量”的原則,對隧道掘進過程中裸露出來的巖石及時加固,安裝鋼拱架,每挖通1米就立即用混凝土澆筑,保障隧道施工安全。
挖掘機在清運隧道爆破后產生的石渣
九萬大山四號隧道地處毛南山鄉深山腹地,當地交通基礎設施較為落后。隧道開工建設以來,鐵路部門在修筑施工便道時,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和交通建設規劃,新修及改擴建道路80多公里,連通大山里的20多個村屯,打通毛南山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有效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毛細血管”,方便當地近5500名群眾出行。施工過程中,他們還優先招聘當地群眾參與鐵路修建,傳授打隧、噴錨和水泥拌和等施工技能,培養新時期產業工人,累計吸引當地群眾就業458人次,結算工資1367萬元,采購和租賃當地物資及施工設備6401萬元。
貴南高鐵貫穿廣西西北部和貴州東南部,是廣西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截至目前,貴南高鐵廣西段隧道、路基土石方和正線橋梁工程已全部結束,站房工程整體進度已完成設計總量的近40%,全線預計2023年底開通運營,屆時,南寧到貴陽的運營時間將由原來的5個多小時縮短至2個小時左右。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