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地鐵13號線二期(北延)一工區上屋站~風井A區間右線盾構順利始發。
上~A區間為連接13號線正線與13號線二期(北延)線的關鍵咽喉,區間右線全長1088m,盾構由上屋站始發后,將沿上屋站~風井A區間右線進行掘進,主要穿越地層為始發段98m礫質粘性土、全強風化花崗巖層、142m孤石段、96m上軟下硬地層及753m的微風化黑云母花崗巖段。
為確保盾構順利始發,有關參建單位堅持黨建引領、精心組織:
一是加強協調溝通
面對施工場地狹小、周邊環境復雜問題,全體參建人員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對接相鄰單位協調周邊進場道路,穿插施工、確保工期節點;
二是提前策劃方案
始發前多次組織方案交底、技術交底、特種作業人員專項教育交底、區間風險源識別及防范交底等前期籌備工作,仔細排查隱患,為盾構始發奠定良好基礎;
三是做好高溫天氣防范應對
項目部合理安排現場工序,錯開高溫時段施工;后勤部門每日均安排食堂熬制綠豆湯并發放防暑藥品,推動項目平穩有序履約。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