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當前正處于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三伏天。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廣湛鐵路湛江灣海底隧道工程項目部駐地位于我國大陸最南端的城市——湛江市,近段時間以來氣溫持續攀升,高溫天氣、強烈紫外線等給一線施工人員帶來嚴峻“烤”驗。該項目部戰高溫、斗酷暑,針對高溫天氣開“涼”方、施“涼”策,確保工程安全有序推進。
入夏以來,為做好高溫期間安全生產工作,該項目部嚴格落實高溫勞動保護措施,合理組織施工生產,科學調整作息時間,按照“抓兩頭,歇中間”的原則,嚴格控制工人室外作業時間,避免高溫時段作業。他們還聚焦硬件設施送“清涼”,在盾構隧道施工現場,首次在南方天氣中創新性應用隧道內冷水空調,并配備冷水機、增設灑水車等降溫設備,為掌子面降溫,改善作業環境,同時在隧道上下完善休息室設置,配足配齊空調、桌椅等基礎設施,24小時供應綠豆湯,布設防暑“小藥箱”,搭建“清涼驛站”,切實為一線建設者納涼提供保障。
“夏季安全教育”也是一劑“涼”藥。6月以來,該項目部持續廣泛宣傳夏季防暑降溫、防火防災注意事項,組織開展高溫中暑應急演練、消防應急演練、防火防災小講堂等專項安全教育活動,使一線施工人員熟練掌握高溫中暑急救方法,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他們還因人制宜,發現現場有位老同志謝榮具有一定醫學知識,便邀請他為現場工人開“課”,普及安全應急救護知識。雜工班張新平、機加工車間楊金康、盾構工人高正君等都是受益者。
“平時隨身攜帶一些泡有金銀花或者荷葉的茶水,有利于清熱瀉火。若發現自己有中暑現象,可適當在太陽穴涂抹清涼油,也可適量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氣水,做到快速解暑。”張新平略有經驗地說道,這是他從老謝那里學到的“防暑妙招”。
此外,該項目部還密切關注員工的身體健康狀況,配備流動體檢車,邀請駐地醫院醫生深入施工一線,為300多名工人做好體檢服務,包括血常規、心電圖、胸透、內外科檢查等在內的體檢項目,受到工友們的一致好評。
開展“送清涼”活動
項目戰高溫、保施工也得到外部單位的關注和支持。7月15日,湛江市總工會走進項目一線,開展“送清涼”慰問活動,把涼茶等防暑降溫物資發放到一線建設者手中。為保證現場施工用電,7月20日,湛江市坡頭區供電局與該項目黨支部簽訂黨建共建協議,以服務現場施工為宗旨,確保迎峰度夏保供電。
連日來,該項目部筑牢防暑降溫安全屏障,讓廣大員工切實感受到高溫下的陣陣“涼”意,極大鼓舞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目前,湛江灣海底隧道施工平穩推進,全長7352米的盾構隧道已掘進至2382米,其中進入海域段超1000米,力爭在年底前完成2500米的海域段施工任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