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鄭州市再次迎來降雨,到晚高峰,雨勢變大,讓不少下班回家市民紛紛慌忙找地方避雨。下午6時許,在鄭州紫荊山路上看到,紫荊山路與西大街交叉口車輛出現排隊情況,尤其是由北向南方向車輛,不時發生排隊通行情況,路面上部分低洼處已出現積水,部分非機動車道上的非機動車通行也十分緩慢,部分沒有帶雨衣的市民冒雨趕路。
在紫荊山路下穿隴海路隧道由北向南方向入口處。此時,隧道通行正常,隧道入口處有防汛人員現場值守,電子顯示屏上也不斷提示過往車輛司機“雨天安全行駛”。
目前,該中心所轄隧道通行正常,除京廣路隧道部分路段出現通行緩慢外,其他隧道均可正常通行。京廣路隧道出現通行緩慢的位置分別是京廣北路隧道永安街主道出口和京廣北路隧道隴海路匝道入口。
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他們中心防汛全體防汛人員已全部到達點位值守,部分隧道泵站已開啟抽升,隧道通行正常,無積水。
防汛指南:
1.進入暴雨戒備狀態,居民關注暴雨最新消息和防御通知;
2.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準備工作;
3.學校、幼兒園采取適當措施,保證在校學生和幼兒安全;
4.駕駛人員、行人及騎行人員應避開積水點通行,不要貿然涉水前行,避免在橋底、涵洞等低洼易澇等危險區域避雨;
5.處于低洼易澇區、危房、邊坡等可能發生危險區域的人員,應當關注降雨趨勢,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6.檢查城市、農田、堤壩、魚塘等排水系統,做好排澇準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