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蜀都號”“天府號”智軌列車在成都首次亮相,正式載客試跑,向成都市民直觀展示智軌優質運營服務。
推動智軌列入成都市
低運量軌道交通建設規劃
智軌快運系統有多牛?
智軌快運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虛擬軌道跟隨控制”技術,以車載傳感器識別路面虛擬軌道,通過中央控制單元指令,精準控制列車在既定虛擬軌跡行駛。智軌電車以膠輪取代鋼輪,無需鋪設有形軌道,最小轉彎半徑僅15米,與12米公交客車相當,可在城市道路上靈活行駛,具有良好的城市適應性。可實現與城市交通信號實時聯動,兼容城市公交卡基礎上支持移動支付、人臉識別等功能,確保市民安全、舒適、快捷、準點的出行體驗。
智軌作為中低運量軌道交通系統,集合軌道交通、地面交通優勢,相較于傳統軌道交通,具有投資成本低、建設周期短、運營靈活等獨特優勢。可根據不同線路(中心區和新城區)、不同時段(比如早高峰期間)的具體運營情況進行靈活調控。在大城市,可以作為軌道交通多元化、立體化體系的重要補充。在小城市作為交通骨干,在旅游風景區,承擔特定區域交通運輸的工具。
去哪可以偶遇“蜀道智軌”?
打卡線路來了
本次試跑在成都公交K6線區間運行,全長約12km,停站7座,全程旅行時間約25分鐘,旅行速度約29km/h。起訖點為五桂橋站—東安湖站,站點分別為五桂橋、迎暉路、邛崍山路、和錦路、省醫院東院、洪河立交、東安湖。試跑到7月12日結束。
試跑車輛共2列,分別是“蜀都號”和“天府號”。
“蜀都號”:主色調為紅色,車身展示了多樣巴蜀文明元素,如三星堆文化、金沙神鳥、巴蜀國粹變臉、美食文化等。
“天府號”:主色調為生態綠,車身展示了綠色低碳元素,如生態城市建設、熊貓、竹文化等,與智軌低碳環保的優勢相契合。
經過近一個月的調試,“蜀道智軌”空載試跑驗證,克服了無調度指揮、無虛擬軌道循跡、無車地通訊、無快速充電系統、無專用車站等困難,展現了領先的運營水平。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