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由江蘇省交建局建設管理、中鐵十四局承建施工的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右線盾構掘進突破500環,累計進尺1000米,取得盾構隧道施工又一重要節點突破,標志著國內在建最大直徑、最大埋深的過江隧道施工取得階段性勝利。
江陰靖江長江隧道位于常泰長江大橋下游約27公里、江陰長江大橋上游5公里的地方,盾構段長4952米,全線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建設標準,設計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隧道最低點位于江面下82米,具有直徑大、水壓高、距離長、多次下穿敏感建構筑物、不良地質掘進距離長等特點難點。
針對隧道建設特點難點,建設團隊依托豐富的盾構施工經驗,量身定制了開挖直徑達到16.09米的“匠心一號”盾構機,配備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SSP-E系統,可在管片拼裝期間對掌子面前方40米范圍內進行探測并進行自動計算處理。
據中鐵十四局江陰靖江長江隧道盾構經理游少強介紹,施工過程中盾構機需連續下穿前懷興六圩房屋群、前唐假圩房屋群、匠勝圩房屋群等多處Ⅰ級風險源,施工風險和沉降控制要求極高,施工難度大;超大開挖斷面也對盾構機推力、扭矩等各項施工參數及掌子面穩定性要求極高。
為確保施工順利推進,項目建設團隊超前謀劃,強化施工組織、優化施工方案、狠抓過程管控、強化設備維保、剛性考核兌現,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推進各項工作?!拔覀儼涯繕巳蝿章鋵嵉矫總€崗位,把掘進指標分解到月旬日,把質量標準落實到每道工序。在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的情況下,持續保持高產穩產,實現了疫情防控與生產經營‘兩手抓、兩不誤’的良好局面?!痹擁椖控撠熑送鯐原偙硎?。
在盾構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多次組織召開分析會,總結分析掘進參數,精準控制同步注漿、嚴格把控管片粘貼和拼裝質量等技術措施。隧道在長江流域首次采用同步注雙液漿工藝,有效保證成型隧道質量,減少對地面建構筑物擾動,保護周邊環境,創造了千米隧道滴水不漏的好成績。
據悉,該工程建成后可有效分流靖江與江陰之間的城際交通需求,緩解江陰大橋通行壓力,對加快構建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更高水平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標桿價值。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