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8日,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表示,關于莫斯科-圣彼得堡高速鐵路線建設項目的特許協議已于7月5日簽署,莫斯科-圣彼得堡高速鐵路線建設工程宣告啟動。
這一重要項目,被稱為VSM-1(高速鐵路1號線,HSR-1),旨在連接俄羅斯主要的城市中心和經濟中心,服務約4020萬居民,占全國人口的27%。
該項目包括沿途16個站點,其中4個戰略性地位于莫斯科內部。由于莫斯科的城市和郊區景觀密集,建設工作面臨獨特的挑戰。為應對這些復雜情況,制定了幾項任務:
莫斯科的現代化工作還包括在關鍵站點創建最先進的乘客基礎設施。一列能夠達到400公里/小時速度的高速列車正在專門設計,以確保乘客的最佳舒適度。
該項目預計將顯著縮短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間的旅行時間,旅行時間將縮短至2小時15分鐘。這一時間縮短有望刺激旅游業,促進商業活動,并創造就業機會。此外,重視環境可持續性預計將減少有害排放和交通事故。
莫斯科在執行大規模鐵路項目(如莫斯科中央環線和莫斯科中央直徑線)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這增強了其實現高速鐵路愿景的能力。與城市現有的D3車站整合將進一步增強莫斯科的交通網絡,便于乘客規劃更高效的路線。
隨著建設的開始,俄羅斯向實現其現代化、互聯互通的交通網絡愿景邁出了重要一步,促進了全國的經濟增長和繁榮。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