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肮そ尘瘛笔且环N堅韌不拔、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時代需要“工匠精神”。7月1日上午,在湖南國有企業“百名工匠傳薪火”啟動儀式上,來自中建五局的“盾構小神醫”黃政再獲大獎,與“七一勛章”獲得者艾愛國共上領獎臺,獲評“國企工匠”榮譽稱號!
此次活動上,中建五局共2人獲此殊榮,全省共計評選出100名國企工匠,之所以能夠匠心筑夢,憑的就是他們的傳承和鉆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黃政是中建五局第一批從事盾構機械維保操作的優秀青年員工,2013年進入中建五局,9年間,先后在長沙、重慶、南寧、深圳等地參與地鐵盾構施工,盾構機維護保養累計達14臺?!暗罔F虎將”“技術能手”“優秀工程師”……優異的工作成績,讓他獲得了無數贊譽,然而他最愛的還是“盾構小神醫”這個稱號,一手拿著黃油槍,一手提著黃油桶,每天像老中醫一樣對盾構機進行“望、聞、問、切”,為機械“揉腿捶背”,無論是高溫日曬、還是泥土旁身,只要能為盾構機“把脈治病”,他就覺得日子過得踏實。在地底堅守了9年的“盾構小神醫”黃政,用行動詮釋了“國企工匠”,用青春和汗水書寫著他的“盾構人生”。
中建五局培養了一大批肯專研、能扛壓、強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優化對技能型人才的薪資體系,打通了技術人才的職業通道。通過開展技能培訓和比武,學習和創新最頂尖的科技技術,企業涌現出了一大批工匠典型。從大學畢業進入中建五局,工作9年,從一名機械維保員成長到現在的機電總工,黃政懷著夢想和五局一路前行,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不斷踐行工匠精神,深入一線,實地勘察,進行全面的設備比選,因地制宜的選擇最優的設備施工方案,為項目施工保駕護航,給企業和社會交上了一份份滿意的答卷。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