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起吊!”昨天上午,在地鐵12號線北崗子鋪軌基地內,隨著起重指揮發出起吊命令,一排長達25米的軌排被“龍門吊”吊起放入基坑內,隨后通過鋪軌車運送到隧道中。這標志著北京地鐵12號線全面進入鋪軌施工階段。
昨天,地鐵12號線北崗子鋪軌施工現場。本報記者 程功攝
北京地鐵12號線全長29.6公里,西起西四環四季青橋南,東至東壩北街,線路貫穿中心城區,是一條主要沿北三環東西向敷設的軌道交通干線,全部為地下線。12號線全線共設21座車站,先期建設除東壩北街站的20座車站,全線建成通車后,將與4號線、5號線、8號線等12條線路的15座車站實現換乘,從而優化城市交通結構、緩解軌道交通壓力,更加完善北京軌道交通網絡。
未來建成后,12號線將成為一條“更安靜”的地鐵線,不僅列車行駛的噪聲和震動更小,帶給沿線周邊的震動也明顯減小。中鐵五局地鐵12號線項目總工周強介紹,12號線全線使用減震道床占比超過80%,其中“高等減震道床”占比30%,減震效果更好的“特殊減震道床”占比達到50%。“相比普通道床,列車行駛在‘特殊減震道床’上時可以降低15分貝噪聲,這也是目前國內減震效果最好的道床。”
為了提高列車運行的平穩性和舒適性,地鐵12號線鋪軌工程還借鑒了高鐵鋪軌技術,提高軌道的鋪設精度。同時在鋪軌過程中增加了鋼軌打磨和線路精調兩項程序。“這些技術以前在高鐵的建設中運用,在地鐵施工中還是首次運用。”京投所屬軌道公司第四項目管理部設備部部長杜宏民介紹。
12號線還將實行靈活編組的運營模式。杜宏民介紹,在投入運營后,12號線將實行4編組、8編組混跑模式。高峰時段,車輛采用4+4編組運行,兩組列車“頭對頭”一起跑,保證運載能力滿足客流需求。在平峰時段,列車轉換為4輛編組,兩組列車分開跑,減少運營維護成本的同時,還可以縮短列車平峰間隔。此外,列車還將具備全自動駕駛能力。
目前,地鐵12號線全線超過80%的車站和區間已經實現結構完工。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