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節剛過,氫能繼續紅火之勢。本周涉及氫能的有10項政策發布,9項重要的招中標項目發布,另外有7個重要簽約項目。在這一周,我國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領域也熱取得了巨大進展。
政策:常州和長沙最給力
這一周,給人的最大的印象是,氫能突進已經具體到市,以市為重心制定更符合市級環境和實際情況的規劃與政策。長沙市在綠氫制備方面沒有提出過高期望值,但是依托三一和中聯重科的機械優勢,將目光聚焦在氫能領域的工程機械,決心打造氫燃料工程機械制造產業園。
1月29日,常州市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新能源之都”計劃,并提出了十條相關政策,其中對新能源研發創新予以重獎。在常州市武進區也隨之公布了新的獎勵措施。
項目:國富氫能放的衛星很好看
這一周之內,無疑常州項目是簽署最集中的地方,在1月31日,8個項目,超13億元的項目簽約。不過國富氫能在同一天也同樣吸引眼球,它和沙特簽署的綠氫生產合作協議,是中國能源之后第二家在海外進行氫能大項目的企業。中國氫能企業走出去,這本身就是一個可喜趨勢。
另外也有4個中標項目,5個招標項目公布,有意投標的企業一定不要錯過時間。
企業:固體氫燃料電池取得重大進展
2月1日,25kW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熱電聯供系統產品下線。這一項目既是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新突破,也是氫燃料電池在熱電聯供技術中的新突破。這一項目由華清能源生產該套系統是在國家“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支持下,由清華大學韓敏芳教授領銜完成。
些年來,分布式電站由于其成本低、可維護性高等優點,已經漸漸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SOFC發電的排氣溫度很高,具有較高利用價值,不僅可提供天然氣體重整所需熱量,而且可以用來生產蒸汽,更可以和燃氣輪機組成聯合循環,非常適用于分布式發電,且呈現發電效率高,低污染的環境效益。
這套系統由25kW主機發電系統和1kW自備燃料電池系統組成,技術水平比肩國際。通過利用工業副產氫進行發電供熱,建立工業園區綠色供能的微型網絡,滿足工業園區在能源供給側改革方面的需求。未來,該系統可以在居民小區、大型商超、學校、工廠、數據中心,以及醫院等作為熱電聯供備用電源使用,也可以在特殊地域,如野外科考基地、偏遠邊防駐地等復雜環境下使用。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