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以來,甘肅、四川、青海、貴州、江蘇常州、河南新鄉、江西、湖南長沙、陜西西咸新區等多地陸續發布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新政策,其中不乏青海省“政策三連發”這樣的亮點。
國內氫能產業是政策驅動型產業,政策的變化趨勢反映產業的變化趨勢。氫能產業在政策驅動下正逐步邁入發展新階段。以下是政策詳情:
長沙市:聯合多家城市申報示范群
1月31日發布的《長沙市氫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長沙將立足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工程機械頭部企業氫能板塊,加快氫能產業強鏈布局,并聯合株洲、岳陽等氫能產業互補城市共同申報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爭取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量達到300輛,建成加氫站5座。
西咸新區:勇當陜西氫能先行者
1月6日,《西咸新區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2-2030年)》《西咸新區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西咸新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集中發布,政府發展氫能決心顯現。
規劃指出:在隆基氫能、海燕旭氫時代、重塑科技、德燃動力等一眾企業的助力下,預計到2025年西咸新區燃料電池系統生產能力將達到5000套/年,氫能行業產值規模將突破300億元,2030年行業總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
新鄉市:持續加快氫儲能電站的建設
從1月發布的《新鄉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來看,新鄉市非常關注氫儲能電站的建設,各個階段均指出相關目標。而建設可再生氫儲能示范基地的底氣來自于新鄉市的地理優勢:其可依托豫北乃至華北—華中地區風光資源優勢,以及衛輝、輝縣土地、水源等資源優勢,持續配套開發氫儲能及抽水蓄能,形成區域氫能樞紐節點。
新鄉氫能產業發展愿景,將按照“一核、兩廊、三基地”產業空間布局,重點項目參與企業包括中石化、豫氫裝備、氫楓能源、中氫動力、國富氫能、中船718所、中科富海、驥翀氫能、豫氫動力、氫璞創能、擎動科技、鋒源科技、勢加透博、新飛專汽、廈門金龍等。
江西省:明確2025年氫能源近期目標
在1月30日發布的《江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中,具體提出到2025年,江西可再生能源制氫量要達到1000噸/年,全省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00輛,投運一批氫動力船舶,累計建成加氫站10座。全省氫能產業總產值規模突破300億元。
未來,江西省將著力建設以“九江-南昌-吉安-贛州”為軸線的“贛鄱氫經濟走廊”,貫通鏈接內部、融入周邊的氫經濟主動脈,北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南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帶動東西兩翼各地結合自身優勢積極發展氫能相關產業。并提出了打造“氫清江西”的口號。
青海省:政策“三連發”表決心
1月12日,青海省發改委和青海省能源局一連發布了三份氫能專項文件,分別是《青海省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海省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年)》《青海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
青海省大量風光項目和優越條件,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和土地資源為構建“可再生能源—綠氫”產業鏈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但目前華電集團、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在青海僅有少量氫能示范應用項目。這次一口氣三份文件,從中長期和近期規劃給出企業“定心丸”,未來發展不容小覷。
常州市:對氫能產業加大財政補助
《常州市推進新能源之都建設政策措施》被稱為常州“新能源之都十條”,其圍繞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推廣應用、生態營造四個方面,聚焦新能源之都建設亟待突破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制定出十條重磅政策,真金白銀、真心實意的政策支持撬動市場力量,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再添一把火。
隨后,作為常州市氫能產業先導區,武進區《關于支持武進區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發布,將圍繞氫能產業的項目集聚、企業培育、技術攻關、平臺構建、氫站建設、應用示范、金融支持、行業交流、人才引育等9個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甘肅省:堅持“一個走廊,兩個示范區,兩個基地”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在產業布局上,甘肅將繼續沿“一帶一路”通道節點城市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氫及就近消納體系,打造甘肅氫能走廊。另外,兩個示范區是指:基于河西地區可再生能源優勢,依托酒泉、張掖先行先試,建設綠氫生產及綜合利用先行示范區。在隴東地區,以慶陽為核心,基于多種能源富集的優勢,布局氫能—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示范區。
兩個基地是指:借助建設“蘭白兩區”契機,發揮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和人才優勢,打造氫能產業創新基地。依托蘭州、定西及周邊地區制造業優勢,布局氫能裝備制造業基地,重點發展氫能基礎材料和氫能裝備制造產業。
四川省:加快建設成渝“氫走廊”
1月11日,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四川省能源局發布《四川省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將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和工業副產氫,建設成渝“氫走廊”,打造成都“綠氫之都”、攀枝花氫能產業示范城市。大力發展新能源,建設調峰儲能項目,推進100MW級鹽穴、礦洞壓縮空氣儲能、川西光伏制氫示范項目。
貴州省:打造“一軸、一帶、三線”氫能發展格局
1月,貴州省能源局發布《貴州省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將開展氫能產業技術研究和重大技術聯合攻關,推動全省氫能產業布局,打造“一軸、一帶、三線”氫能產業發展核心地帶,支持貴陽、安順、六盤水等城市聯合申報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加強氫儲能研發應用。
上述9地更多政策內容匯總如下: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