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電 為加快培育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上海市發改委、上海市經信委等部門于日前印發《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若干政策》)。
《若干政策》提出,上海將圍繞技術攻關、產業發展、示范應用、基礎設施、公共平臺五個方面,強化政策創新和先行先試,加快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集聚,建立跨界融合的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體系。上海計劃把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為氫能產業發展的制度創新試驗田、技術攻堅先鋒隊、示范應用探索區、基礎設施樣板間、公共平臺聚集地,助力臨港新片區成為上海建設國際一流氫能產業創新高地的新引擎和增長極。
按照本次發布的政策規劃,上海將在臨港加快推進多個氫能示范項目推廣落地,其中包括加大氫能在特色交通領域推廣應用、開展海上風電制氫示范、規劃建設領先的氫能港口、建設氫貿易基地和氫交易平臺等。
治臻股份戰略發展部總監周建平表示,在前期產業導入基礎上,臨港新片區已逐漸形成覆蓋氫能全產業鏈的實踐應用場景。本次印發的《若干政策》,進一步結合臨港自身地理特點、產業特點,提出探索開展海上風電制氫、光伏制氫示范,加大氫能在特色交通領域應用等新措施,瞄準產業前沿方向,在多個領域大膽先行先試。
目前,臨港新片區在氫能產業發展和示范項目落地兩個方面已經形成先發優勢。在氫能汽車領域,臨港已開辟氫能公交線路,到2025年計劃推廣1500輛燃料電池汽車。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