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陜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陜西省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近日同時公布,一幅氫能發展藍圖隨之亮相。我省將大力實施氫能百千萬工程,到2025年氫能發展的政策環境體系基本形成,氫燃料電池實現本省研發生產,示范應用取得顯著效果,初步建立較為完整的供應鏈和產業體系。
按照總體目標,屆時形成若干個萬噸級車用氫氣工廠,建成投運加氫站100座左右,力爭推廣各型燃料電池汽車1萬輛左右,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建成投運,綠氫裝備、氫氣儲運裝備、燃料電池整車等環節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氫能在冶金化工領域實現拓展應用,全產業鏈規模達1000億元以上。
在空間布局上,打造“一核引領,兩軸聯通,三心支撐”的氫能發展格局。“一核引領”是依托西咸新區產業配套、招商引資優勢,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資源集聚優勢,打造我省燃料電池產業核心區。“兩軸聯通”是打造榆林-延安-西安,西安-渭南-韓城兩條城際氫能廊道,聯通陜北、關中地區氫能消費中心和供應中心,建設榆林、西安、渭南互為支撐的氫能產業集群。“三心支撐”是打造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氫能裝備研發制造中心,以榆林為核心的氫能重卡裝備制造及陜北氫能供應和應用中心,以渭南為核心的關中氫能供應及應用中心。
在保障措施方面,優化氫能發展環境,簡化氫能項目備案或單項審批手續辦理流程,優先保障先進氫能產業項目用地指標。支持先行試點示范,支持榆林建設氫能運力運營平臺,穩妥開展氫能市場化運營模式試點,拓展氫能產業應用。按照整體規劃、合理布局、分布實施、急需急建的原則,有序加快加氫站建設。支持示范區(線)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市開通城市氫燃料電池客車班線、物流走廊等示范線。加大省級財政支持,引導相關專項資金向氫能產業傾斜,重點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零部件生產、推廣應用、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技術研發等。優先風光資源配置,大力支持“風光氫儲”示范項目建設,風電、光伏發電配置制氫、儲氫項目原則上等同于配置儲能。
實行差別化車輛管理,對省內氫燃料電池運輸車輛實施差異化收費,鼓勵對氫燃料電池汽車減免停車費,鼓勵大中型企業購置使用氫燃料電池汽車。強化金融政策支持,加強產業招商引資,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科研高校院所等共同組建省級氫能產業聯盟,聚焦氫能領域卡脖子技術,鼓勵各市對于列入國家、省科技項目,給予配套資金支持。促進生產服務業發展,強化人才支撐作用,優先支持各企業及研究機構引進氫燃料電池領域高層次人才,加強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一批掌握前沿技術的科技人才,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培育體系。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