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陽市主干道上,不時可見一輛輛新能源公交車駛過。除了經過時帶來的一陣清風,幾乎聽不見任何其他噪聲。不少公交車上,“綠色出行,公交優先”幾個大字十分打眼。
推進實現“雙碳”目標,綠色交通大有可為。此前,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打造高效銜接、快捷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積極引導公眾選擇綠色低碳交通方式;到2030年,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綠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
作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創建城市之一,岳陽市一直堅持公交優先戰略,踐行綠色出行理念,大力推廣使用新能源公交車,為市民打造“低碳專車”,助力構建節能環保、生態集約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
下好綠色公交“先手棋”
2月27日一大早,出小區門后右轉,岳陽市民楊梅直奔公交站臺,幾分鐘后就登上一輛新能源公交車。
“手機APP上可查詢公交出發時間、途經站點、到達時間,不像以前完全不知道公交車什么時候能來,現在可節約了不少時間?!睏蠲犯吲d地說。
問及坐公交車是否方便,車上乘客張大媽插言:“當然方便!我現在上班也好,出門辦事也好,都是乘公交出行。而且現在公交車都是新能源車,車輛起停更加平穩,又沒有噪音,坐起來很舒服?!?/p>
城市公共交通既是一座城市的面子,又是一座城市的里子。為推動交通綠色發展,近年來,岳陽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一系列公共交通發展方案,加大對公交車購置的補貼,大手筆打造綠色公交大品牌。
岳陽市公交集團乘著春風,傾力打造“綠色公交”“品質公交”,更迭換代,加快推進新能源電動車的購置,使純電動公交車占比提升至77%。同時,推出“交通聯城”“掌上公交”等手機實時查詢APP,全面提升市民公交出行體驗,下好綠色城市公共交通“先手棋”。
為了方便乘客綠色出行,岳陽市公交集團開通多元化掃碼支付方式。人們只需在乘坐公交車時拿出手機,打開微信或云閃付APP、調出付款碼,靠近車載收費機掃碼區輕輕一刷,“滴”的一聲順利掃碼,就能支付乘車,全程操作簡單、快捷。
此外,在開通小額免密免簽功能的前提下,人們還可持帶有“銀聯”標識的金融IC卡,或帶有綁定銀行卡的手機、手表等,靠近車載收費機感應區揮卡或刷手機,即可實現購票乘車。乘客張新友還驚喜地發現,公交車上還設計了USB插口,可以滿足乘客手機充電需求。他說:“這超人性化的設計,太贊了!”
為全面推廣綠色、安全、文明出行理念,岳陽市公交集團還力推岳陽市總工會、市文明辦、市機關事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國資委共同出臺《岳陽市工會會員“低碳生活·綠色出行”活動方案》,去年發放綠色出行公交卡近萬張,充值額近100萬元。同時,全力承辦市國資委系統“綠色出行·國資先行”活動,積極營造“綠色出行、公交優先”的濃郁氛圍。
唱響綠色服務“協奏曲”
一座城市公共交通的進步,不光體現在車輛變美、線路增多等方面,也體現在車內環境變好、司機素質提高、乘坐體驗更佳等“軟件”上。
近年來,岳陽市公交集團主動作為,常年對駕駛員進行星級評比,注重駕駛員的穿著整潔、語言文明、微笑服務,創造舒適的乘車環境、培養優質的公交服務,唱響綠色服務“協奏曲”。
去年,省運會、省殘運會、馬拉松賽在岳陽市舉行。岳陽市公交集團嚴格落實工作要求,主動對接,扛牢責任,多次召開專題部署會和調度會,制定開幕式觀眾、志愿者、運動員接送工作總方案,并按賽事時間節點分別制定運力組織方案。
省運會、殘運會期間,共投入車輛 1110臺次,安排駕駛員2220人次,接送觀眾和運動員共計49301人次。馬拉松賽事期間,安排車輛120臺次,駕駛員120人,接送運動員7000人次,切實做到運力服務無縫對接、暢通有序,展現公交企業責任擔當和文明形象。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岳陽,囑托“守護好一江碧水”五周年。
“岳陽市公交集團正布局規劃‘守護一江碧水’主題公交專線:從岳陽東站出發串連王家河、金鶚山、岳陽樓等歷史人文景點,最后到達君山華龍碼頭‘守護好一江碧水’展陳館、江豚灣景區等地。” 岳陽公交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輝表示,在車身、車廂內以“候鳥的歡歌”“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等廣告內容為主題,打造沉浸式、體驗式的公交出行服務,引導更多的市民參與“守護一江碧水”,為岳陽城市打造一條綠色生態的靚麗風景線。
一個個舉措落地見效,一次次貼心服務深入民心,但如何進一步實現全民綠色出行、低碳生活,推動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
當前,岳陽市公交集團正配合推動成本規制工作,為建立公交發展長效保障機制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岳陽正啟動湖南省公交優先示范城市和國家公交都市兩級聯創,將進一步推動場站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公交專用道建設、智慧公交的深度融合。
不負韶華、躬身實干。岳陽市公交集團將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堅持“服務創優,經濟創收”的社會責任觀,構建一主多輔、多元發展、產業協同的格局,以大公交的責任和擔當扛起岳陽治堵保暢攻堅戰的先鋒大旗,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共同營造綠色低碳的生活環境。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