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19日從中國石化獲悉,兩輛以氫為燃料的汽車,日前實現了北京到上海1500公里長距離運輸測試。這是我國氫能車輛首次大范圍、長距離、跨區域的實際運輸測試。
本次長距離運輸測試的氫能車,裝備了180千瓦氫燃料電池系統,搭載貨物為氫燃料電池冷卻液、柴油車尾氣處理液等環保科技產品,整車重量達28噸。車輛從北京大興出發,歷經兩天時間、橫跨6個省市,最終抵達上海。
氫能汽車是以氫為燃料的汽車,它與純電動汽車都屬于新能源汽車。氫能車輛補能速度快,在長途重載上具有優勢。但多年來受限于加氫站網絡和續航能力,氫能交通仍局限在一省或一域。
為了實現長距離、跨區域氫能運輸,近年來,我國加快布局加氫站網絡。目前,我國已初步實現京津、成渝、滬嘉甬、濟青和漢宜等多條高速氫能通道。
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高速增長
氫能汽車是以氫為燃料的汽車,是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高速增長,我國建成加氫站數量居世界第一。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5600輛和5800輛,同比增長55.3%和72.0%,產銷量均保持高速增長。
我國加氫站網絡的不斷完善,為氫能汽車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持。截至目前,全球累計已經建成加氫站達到1152座,其中,我國累計建成加氫站428座,居世界第一。我國已有30個省市有加氫站。
下一步,我國將繼續推進加氫站的建設。聯合整車企業、氫燃料電池系統企業、大型物流企業、氫能源及加氫站運營企業等,逐漸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完善氫能產供儲銷網絡,引領氫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氫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參觀報名??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展位預定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