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8日,煙臺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煙臺市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2-2030年)的通知。發展目標方面,規劃》明確:到2025 年,初步形成高質量的氫能與燃 料電池關鍵材料、零部件及裝備研制特色產業集聚區,建成氫能產業先進制造集聚高地、多場景應用示范基地,實現氫能商業化應用,氫能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到2030年,氫能產業規模達 到300億元以上,建成氫能關鍵材料、技術及裝備研發制造基地, 形成集氫氣制、儲、運、加、用于一體的氫能產業體系,氫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明顯提升,對煙臺市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形成有力支撐。
第一階段(2022-2025 年)為氫能產業加速發展期,逐步構建氫能產業生態,產業布局初步成型,產業鏈逐步完善,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應用推廣目標。到2025 年,全市燃料電池車輛(含公交 車、乘用車、重型卡車、牽引車、環衛車、物流車等)保有量達 到400輛以上,燃料電池船舶保有量達到2艘以上,分布式發電 系統、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系統裝機容量達到20兆瓦,加氫站4座以上,綠氫在化工領域應用2萬噸/年以上。
第二階段(2026-2030 年)為氫能產業優勢塑造期,建成覆 蓋氫氣制、儲、運、加、用、氫燃料電池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應用推廣目標。到2030年,全市燃料電池車輛(含公交車、 乘用車、重型卡車、牽引車、環衛車、物流車等)保有量達到3000 輛以上,燃料電池船舶保有量達到30艘以上,分布式發電系統、 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系統裝機容量達到100兆瓦,加氫站12座以上,2030年前,結合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開展不少于3項綠氫在化工領域的示范應用,綠氫在化工領域應用10萬噸/年以上。
以下為原文節選:
煙臺市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2-2030年)
為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機遇,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產業鏈,根據《國家氫能產業發 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 劃(2020-2030年)》《煙臺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 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煙臺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文件,結合煙臺市實際,編制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2-2030年。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 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 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緊扣實現碳達峰碳中 和目標,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機遇,探索氫能納入區域能源體系及 多種能源協調發展的策略,把發展氫能產業作為推動煙臺市高質 量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引領工程,構建領先國內、接軌國際的氫能 產業生態圈,把煙臺市打造成創新研發、裝備制造、示范應用氫 能產業高地,并在船舶氫動力等海洋相關氫能產業上形成差異化優勢。
(二)基本原則。
一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圍繞氫能“制取-加注-應用”三角結構,加大研發力度, 突破關鍵技術,強化終端應用,堅持從供需兩側發力,加速氫能產業規模化、商業化進程。充分發揮政府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作 用,優化氫能產業規劃布局,明確主攻方向,謀劃發展路徑,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示范帶動,重點突破。立足國際化視野,樹立示范帶動理念,加快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城市公交、環衛、港口配套、 物流、無人機等氫燃料電池優勢場景進行示范創新,實施綠氫化工、氫醇一體化、天然氣摻氫、氫能分布式利用、純氫燃機等氫 能應用示范創新。圍繞電解制氫裝備、液氫儲運裝備、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等,發展壯大氫能裝備及關鍵材料研發制造產業。
三是安全為先,清潔低碳。把安全作為氫能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嚴格執行氫能安全監管制度和標準規范,強化對氫能制、 儲、運、加、用等全產業鏈重大安全風險的預防和管控提升全過 程安全管理水平,確保氫能利用安全可控。堅持“能源生產低碳化、能源消費綠色化”,合理規劃引導氫能產業發展方式、規模,優化氫能制備工藝,推動氫能綠色化生產。
四是統籌協調,聯動發展。加強與“魯氫經濟帶”城市聯動, 深化合作模式,加強上下游產業鏈合作,突出差異化優勢,協同解決產業發展共性問題,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新格局,增強氫能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強化跨地區聯動,推動重點區域、重大平臺合作對接,在技術攻關、產業配套、生產協作等方面務 實推進合作,打造區域產業鏈生態圈,為氫能山東發展模式夯實基礎。
五是堅持開放,合作發展。堅持對外開放、國際合作,通過對接國際氫能協會等國際組織、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和論壇活動、參與氫能共性關鍵技術聯合研發和產業應用等,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在堅持產業發展、技術創新等多方面開放合作的基 礎上,充分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與煙臺市在基礎 建設、人才技術、產品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面的互補優勢,積極融入全球氫能產業鏈、供應鏈,推動形成國際氫能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參與國際氫能標準化行動,促進國內國際氫能標準的有效對接,加強與氫能技術領先的國家和地區開展項目合作,共同開拓第三方國際市場。
(三)發展目標。到2025 年,初步形成高質量的氫能與燃 料電池關鍵材料、零部件及裝備研制特色產業集聚區,建成氫能 產業先進制造集聚高地、多場景應用示范基地,實現氫能商業化應用,氫能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到2030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以上,建成氫能關鍵材料、技術及裝備研發制造基地, 形成集氫氣制、儲、運、加、用于一體的氫能產業體系,氫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明顯提升,對煙臺市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形成有力支撐。
第一階段(2022-2025 年)為氫能產業加速發展期,逐步構建氫能產業生態,產業布局初步成型,產業鏈逐步完善,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1.產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底,全市氫能產業實現產值100 億元,聚集20家以上氫能產業相關企業,培育3-5家左右具有核 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 燃料電池生產能力,燃料電池汽車、船舶、無人機、分布式能源產業、綠氫化工實現突破,初步形成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2.技術創新目標。到2025 年,形成涵蓋氫能產業全鏈條的 技術研發、檢驗檢測體系,在制氫、氫氣儲運、燃料電池電堆、 燃料電池系統、燃料電池汽車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力爭實現固體燃料電池、液氫儲運技術、90MPa 高壓加氫壓縮機等投入商業化應用。
3.應用推廣目標。到2025 年,全市燃料電池車輛(含公交 車、乘用車、重型卡車、牽引車、環衛車、物流車等)保有量達 到400輛以上,燃料電池船舶保有量達到2艘以上,分布式發電 系統、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系統裝機容量達到20兆瓦,加氫站4座以上,綠氫在化工領域應用2萬噸/年以上。
第二階段(2026-2030 年)為氫能產業優勢塑造期,建成覆 蓋氫氣制、儲、運、加、用、氫燃料電池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1.產業發展目標。到2030 年,全市氫能產業實現產值300億元,聚集40家以上氫能產業相關企業,打造山東氫能裝備制造業聚集基地、綠氫生產集散基地。
2.技術創新目標。到2030 年,在制氫、氫氣儲運、燃料電 池系統、燃料電池汽車、氫燃料電池船舶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適時開展氫能燃機、內燃機等項目試點。
3.應用推廣目標。到2030年,全市燃料電池車輛(含公交車、 乘用車、重型卡車、牽引車、環衛車、物流車等)保有量達到3000 輛以上,燃料電池船舶保有量達到30艘以上,分布式發電系統、 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系統裝機容量達到100兆瓦,加氫站12座以 上,2030年前,結合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開展不少于3項綠氫在化工領域的示范應用,綠氫在化工領域應用10萬噸/年以上。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