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蘭州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方案》提出,建設覆蓋蘭州全域加氫站20座以上,在公交車、物流車、環衛車、出租車、公務車、共享汽車等領域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1000輛以上,形成以蘭州為中心,輻射全省的氫能綜合交通網絡。具體內容如下:
落實“雙碳”戰略 搶抓政策機遇
——蘭州率先在全省出臺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落實省委“強工業、強省會”行動戰略,著力振興“蘭州制造”,根據《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和《甘肅省強工業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精神。近日《蘭州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
《方案》提出,到2025年蘭州將建設成為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氫能產業基地,使氫能產業成為帶動我市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氫能產業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新建氫能相關技術研發平臺2個以上,新建氫氣檢測平臺1個以上,培育從事氫能相關業務企業20戶以上,初步建立健全覆蓋全市、輻射全省的氫能產業體系,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及產業配套能力。建設覆蓋蘭州全域加氫站20座以上,在公交車、物流車、環衛車、出租車、公務車、共享汽車等領域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1000輛以上,形成以蘭州為中心,輻射全省的氫能綜合交通網絡。重點實施七大工程,著力打造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
一是推進產業園區建設工程。以蘭州新區為重點,深入挖掘承載項目、轉化成果、增強投資等方面潛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園區,加快形成開放、協同、共享的氫能產業生態系統。
二是產業鏈條完善工程。圍繞氫能制備、生產、儲運和裝備研制、服務配套、示范應用等環節,培育和引進一批骨干企業,在關鍵零部件、動力系統集成、檢驗檢測等領域,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打造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三是龍頭企業培育工程。通過落實稅收、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形成集聚效應。通過開放市場、資源合作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吸引國內外企業來蘭合作,重點加強與氫能乘用車整車制造企業的交流,培育一批龍頭企業。
四是產業集群打造工程。瞄準產業集群缺失和薄弱環節,以大項目和龍頭企業為牽動,延伸產業鏈條,帶動關聯產業配套協同發展,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五是創新平臺建設工程。支持蘭州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等高校院所開展氫能實驗室建設,支持企業、機構發揮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建設技術創新平臺、檢測服務平臺,鼓勵國內外平臺協同創新、合力發展,促進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加速產學研協同發展與成果轉化。
六是核心技術突破工程。依托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團隊、蘭石研究院等機構,聚焦氫能制取及儲運、氫燃料電池及核心零部件產業化等領域,加快氫能應用技術研發,推動氫能項目產業化。
七是整車示范應用工程。鼓勵有條件的區縣優先利用商用車、物流車、環衛車、公交車開展氫燃料電池車示范應用。在蘭州舉辦的國內外重大會議等活動優先使用氫能公務用車。鼓勵氫能整車生產企業開展公眾試乘試駕、產業座談,提升公眾接納程度。通過氫燃料電池車輛應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來源:綠色發展與工業節能科)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