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啟動第一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包含廈門在內的15個城市入選試點城市,以鼓勵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為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和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記者注意到,《通知》提出預期目標中——新能源汽車推廣將聚焦公務用車、城市公交車、環衛車、出租車、郵政快遞車、城市物流配送車、機場用車、特定場景重型貨車等領域,推廣數量預計超過60萬輛。而于近期發布的《“電動廈門”發展規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中,同樣要求加快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持續推動現存傳統能源公交車電動化替代,并提出到2025年實現廈門全市公交車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
根據《規劃》,廈門公共領域新增和更換車輛將全部采用純電動汽車;公務車領域,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國有企事業單位新增和更換車輛,原則上采用純電動汽車;環衛車領域,島內及島外核心城區環衛車新增和更換全部采用純電動汽車,其他區域新增和更換車輛采用純電動汽車比例不低于60%,并逐年遞增20%,到2025年達到100%。
此外,在城市渣土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等工程應用領域,廈門市明確新增和更換使用純電動汽車比例不低于40%,并逐年遞增20%,到2025年達到80%;而港口、機場車輛領域,新增和更換使用純電動汽車比例不低于40%,并逐年遞增10%,到2025年達到60%,港區內物流車輛新增或更新100%采用純電動汽車等,與《通知》明確的試點城市的預期目標不謀而合。
廈門交通部門數據顯示,目前,該市共有公交車逾3866臺,其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占比95%,純電動車輛占比70%;出租車方面,全市在營出租汽車純電化率已達80%;網約車方面,全市在營純電網約車約2.4萬輛、純電化率82%,為公共領域車輛實現全面電動化打下良好基礎。
據悉,在“政策+市場”的“雙引擎”驅動下,截至2022年底,廈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1.4萬輛,核心區充電樁密度約為24.5臺/平方公里,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構建了“車樁相伴、協同發展、市場與產業協同”的發展生態。
特別推薦 ?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