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以登記的數據知識產權“湛江市智能公交智能調度管理系統數據”作為質押物,成功獲得銀行質押融資。此舉標志著粵東西北在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領域實現“零”的突破,數據知識產權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為城市交通領域的數據資產化提供了創新范本。
近年來,湛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數據知識產權基礎制度構建、產權登記、數據流通及企業需求等方面展開深入探索,取得積極的實踐成果。
數據資產賦能轉型:智能公交驅動交通數字化升級
本次質押融資的數據知識產權為“智能公交智能調度管理系統數據”,該系統通過整合公交線路、車輛定位、客流監測等實時數據,實現了運營監控、智能調度等核心功能,顯著提升公交服務效率與乘客出行體驗。此次融資不僅驗證了數據知識產權的金融價值,還可推動城市交通向數字化、智能化加速轉型,對培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集群,助力湛江建設“粵西數字經濟示范區”有重要意義。
知產登記量質雙升:多方協作構建數據資產根基
湛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杭州創智卓英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等專業機構,積極推動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工作,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提交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申請36宗,覆蓋交通、物流、公共服務等領域,其中9宗已成功獲證。
全鏈服務釋放價值:建立湛江數據資產流通體系
在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有力支持下,中國人民銀行湛江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湛江監管分局的業務指導下,湛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聯合專業服務機構,以市內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為重點,共同設計數據流通路徑,構建覆蓋數據價值挖掘、確權登記、價值評估、場景應用、產品打造的全流程服務體系,提供安全合規的解決方案,促進數據流通及價值變現。同時,持續推進數據知識產權綜合運用,積極推動政銀企合作共建模式迭代升級,組織多場政銀企對接會,積極宣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相關政策,通過整合專業的服務資源,充分發揮數據經紀人的作用,以“一企一案”模式為企業量身定制數據知識產權方案,精準助力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為湛江數據資產的價值釋放奠定堅實基礎。
政企協同創新展望:數據要素市場化加速落地
為提升企業數據管理水平,豐富企業的數據供給、流通及應用主體,湛江市政企協同創新,重點推進三大工作:一是推動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向規模化升級。2023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數據生產總量達32.85萬億GB,比2022增長22.44%,其中智能網聯的出行數據和工業機器人的制造數據增長迅速,已形成明顯規模優勢。”湛江以粵東西北首單智能公交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成功落地為契機,依托智能公交標桿案例,借助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打通交通、物流、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數據,擴大數據知識產權登記量,解決數據供給端不足的問題;二是構建高效數據流通生態,以技術驅動釋放數據要素潛能。數據的價值在于流通和具體場景的融合。基于“區塊鏈+云計算”搭建標準化數據資產潛在價值測算系統,預估企業當期擁有的數據能為企業帶來的最大潛在收益;基于算法模型動態匹配供需,解決供需之間存在錯配問題,加速數據資產市場化流通。三是創新數據應用場景,打造高價值產品矩陣加速市場化流通。通過AI四位一體智能場景開發工具與專業場景設計師共同打造高價值數據場景,為企業打造最佳數據集產品形態,實現場景到產品的落地。精選安全專業的數據交易所,通過交易所平臺實現“產品研發-價值發現-交易轉化”全鏈路賦能。
本次粵東西北首單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成功實踐,為湛江市企業挖掘數據要素價值提供了可復制的創新路徑。下一步,湛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持續深化政企協同,探索推進數據知識產權改革,以激活數據要素價值為導向,以構建數據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生態為重點,著力推動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增量、流通運用通暢、協同保護見效,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