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19號線交通詳細規劃(南塘圍至聚龍段)》(草案)。19號線南塘圍至聚龍段(下稱“19號線一期”)是地鐵五期規劃中唯一穿越坪山區的線路,對比本次規劃與較早前環評的公示信息,可發現其線路稍有延長,走向有所調整。
根據草案,19號線是深圳東部的普速線路,主要承擔龍崗坪山組團內部交通聯系功能。線路起于四聯,由碧嶺進入坪山,終至沙田北,途經龍崗、坪山2個行政區,聯系橫崗、碧嶺、坪山中心區、聚龍、坪山高新區、坑梓等片區。
設12座車站,與3條軌道銜接
草案披露,19號線一期線路長約14.8公里,全線采用地下敷設方式,主要沿坪山區同富路、振碧路、蘭竹西路、金牛路、錦繡中路等通道布設。線路最高運行速度為每小時80公里,采用A型車4輛編組。
19號線一期規劃12座車站,包括南塘圍、坪山人民醫院、湯坑、錦龍、新圍、寶山、新和、坪山劇院、坪山中心、燕子嶺、南布、聚龍。線路與軌道網絡多條線路銜接換乘,共有4座換乘車站,其中,錦龍站、坪山中心站均與14號線換乘,新和站與16號線換乘,聚龍站與深大城際換乘。
此外,該線路規劃設置一處沙湖停車場,位于夾圳嶺南路和黃竹坑路交叉口東北側,坪山兒童公園南側,用地面積約11公頃。
部分線路改道燕子嶺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圳發改委公示的地鐵五期環評信息中,19號線一期從坪山中心站引出后,原本沿蘭竹西路筆直前行,途徑蘭竹路和荔景兩座地鐵站,再北上抵達聚龍站。
本次規劃草案中,線路改為往東南方向延伸,穿越燕子嶺和南布,再往北折向聚龍站。如此一來,線路較先前規劃增加2.3公里。
原方案中,19號線一期坪山中心至聚龍站主要覆蓋工業園區,而最新方案中,該路段則覆蓋更多的居民區及燕子嶺生態公園,輻射坪山燕子湖片區。據《深圳市坪山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草案)顯示,燕子湖片區是坪山構建“一核兩帶四區”城區空間格局中的其中一個重點區域。
另外,原本規劃的文化中心站,本次更名為坪山劇院站。
總投資接近130億元
草案強調,19號線一期規劃原則為串聯城市組團中心,引導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并且連接城市重點發展片區和人口崗位密集片區,支撐城市高品質建設。另外,線路以民生設施為先導,強化大型公共設施的軌道服務,同時注重與其它軌道線路的換乘銜接,加強與其它交通方式的接駁換乘,促進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最后,線路需處理好軌道與沿線環境振動敏感設施的關系,并保證工程合理可行。
截至目前,19號線一期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勘察設計總承包、工程勘察設計監理、工程造價咨詢等項目招標。按照招標文件披露的信息,線路建設總投資約129.96億元。
本次公開征集意見分為展廳公示和網上公示兩種方式。
(一)展廳公示
1、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紅荔西路8009號規劃大廈一樓展廳);
2、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坪山管理局(地址:深圳市坪山區龍坪路6號一樓大廳)。
(二)網上公示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門戶網站(網址http://pnr.sz.gov.cn/)。
公示期為30個自然日,即2023年11月10日起至2023年12月9日為止。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