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在中鐵二十二局三公司廈門北公交樞紐項目,項目黨支部書記兼總工程師曾亮和同事們選擇春節堅守一線。
廈門北站是廈門最主要的鐵路樞紐,為一等站,服務于全國性客流。廈門北站公交樞紐設在既有鐵路與新建福廈客專主線的夾心地帶,像夾心餅干一樣被兩條在廈門北站匯聚的鐵路夾在中間,項目部的施工任務包括建設地上公交到達層和地下出發層,總建筑面積2.68萬平方米。同時,在樞紐站建設的地下,是廈門地鐵4號線兩條盾構隧道。
施工現場腳手架林立,駐足其中人顯得格外渺小。工人們有的彎腰俯身綁扎鋼筋,有的三五成群安裝模板,還有的在指揮吊車運送材料……現場忙碌而有序。曾亮介紹,春節期間項目部的主要任務就是把主體工程搶出來,基礎如果暴露太久既對地下運行的地鐵帶來安全隱患,又給鐵路的安全運營帶來隱憂。
“在這種條件下建公交樞紐站,就像給心臟裝支架一樣困難。”談起建設過程,曾亮對項目開工以來克服的重難點如數家珍。去年在樁基施工時,最近的一根鉆孔灌注樁離地鐵只有3米多。為了保障不影響地鐵運行,他們改了十幾次方案,幾經專家論證,采用預降水、自動化實時地鐵監測等輔助措施,順利完成了鄰近地鐵隧道所有樁基施工。
同樣選擇春節堅守崗位的還有曾亮的徒弟、現場技術員吳文杰,他全程參與了項目的樁基施工。“樁基施工的整個過程我們都小心翼翼,鉆孔哪怕采用旋挖鉆也不敢開足馬力挖,生怕對土體造成擾動。”吳文杰說,項目部不僅在樁基施工中采取了嚴格的管控措施,而且開挖承臺用的是小型挖掘機,臨近設計標高時挖掘停止,換成人工清理,整個基礎施工過程就像是考古發掘一般,生怕對正在運行的鐵路和地鐵造成影響。
吳文杰于2022年7月大學畢業后加入項目部,這是他參加工作后參建的第一個工程,之所以春節選擇堅守崗位,他想親眼看著樞紐站主體結構拔地而起,圓滿完工。
項目部安全員劉維鵬也是堅守崗位的團隊一員。每天上下班,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工地周邊走一遍。“一側是春運中的鐵路,另一側是即將完工的鐵路,防止異物侵入鐵路范圍是我們施工安全管控的重中之重。”劉維鵬邊介紹他的工作重點,邊檢查現場支架、配電箱的施工安全情況。
傍晚,落日照在廈門北站的頂棚上,反射出道道金黃色的光,混凝土泵車伸出支腿,緩緩張開大臂,經過一整天的鋼筋綁扎、模板安裝加固,現場做好了澆筑混凝土的準備。晚上打灰要加班,吳文杰和劉維鵬吃完晚飯又回到工地。第一車混凝土到現場時,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現場燈火通明,吳文杰預計,澆筑完這片底板要到晚上11點多。
“預計今年6月份,廈門北公交樞紐站就能投入使用,屆時廈門北高鐵站綜合交通體系將更加完善,通過鐵路到廈門旅游的旅客將更加便捷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抵達廈門全市各區。”項目經理智東海展望道。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