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9時56分,歷經800多天的艱苦奮戰,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汕汕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礦山段進口至1號斜井順利實現洞通,與1號斜井施工段成功連接。目前,隧道累計掘進7490米,已完成整體長度逾76%。
汕頭灣海底隧道全長9781米,是世界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單洞雙線高鐵海底隧道,地質條件惡劣,是全線重難點工程、高風險工程。隧道分為海域段和陸域段,采用“明挖法+盾構法+礦山法”的組合施工方案,南岸設立進口、1號斜井和2號斜井3個礦山法工區,北岸設立盾構工區,南北岸相向而行,多個工作面共同掘進。
據介紹,汕頭灣海底隧道1號斜井、2號斜井均分成大小兩個里程,即兩個相反方向同時推進。其中,1號斜井大里程方向是往2號斜井,小里程方向是往礦山段進口?!敖裉?,隧道礦山段進口至1號斜井小里程實現洞通,即進口到1號斜井大里程段4345米全部貫通,這是繼汕頭灣海底隧道兩座斜井貫通進入正洞施工后的又一重大節點,向隧道的全面貫通又邁出了一大步。”汕頭灣海底隧道礦山段進口工區現場技術主管黨博武說。
黨博武告訴記者,隧道礦山段進口至1號斜井小里程先后4次穿越斷層破碎帶,現場圍巖變化頻繁。施工受斷層帶、花崗巖不均勻風化以及圍巖孔隙水、裂隙水等影響,施工安全風險大,施工難度高。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管超前、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原則,安全員24小時“白+黑”輪流盯控現場施工情況,確保隧道安全穩步推進。
汕頭灣海底隧道是汕汕鐵路全線的關鍵控制性工程,目前,隧道礦山段共掘進5378米,整座隧道已累計掘進7490米,已完成整體長度的76.58%,剩余2個斷面沒有貫通。下來,項目部將對后續的2個斷面優化施策,克服技術難題,全力加快工程建設進度,為項目早日通車創造條件。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