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協作二號”盾構機完成2285米掘進任務,自2號接收井破土而出,由中鐵十六局集團承建的昆明市220kV永和(云紡)輸變電工程電纜通道土建工程南二環電力專溝段盾構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西南區域首條凈長4737.6米,采用盾構法施工的4米級小直徑電纜隧道實現洞通。
建設人員慶祝電纜隧道勝利貫通
昆明220kV永和(云紡)輸變電工程電纜通道土建工程總長約13.9公里,主要包括盾構隧道、明挖隧道和各附屬結構工程,以及通風、排水、消防、供電、照明、通信、視頻監控、FAS、BAS等輔助設施安裝。
盾構電纜隧道平面圖
集團軌道公司主要承擔南二環電力專溝段、下山段、220kV永和(云紡)變站址側電纜隧道及電纜排管等施工任務。本次貫通的南二環電力專溝段隧道距離長,地質條件復雜,相較其他施工方式,盾構法擁有沉降控制精度高、掘進速度快,造價更低等多重優勢。
2021年9月14日,“協作一號”盾構機順利始發,同年11月14日,“協作二號”盾構機同步開啟掘進任務,兩臺盾構機自同一始發井出發,分別向東西方向行進,過程中長距離穿越粉土粉砂、圓礫地層,淺埋小凈距上跨既有地鐵5號線雙線隧道、大觀河,長距離穿越西南建材市場淺基礎建筑群,近距離下穿西福路箱涵隧道,穿越180余米密集錨索區,通過6座窄小沉井,施工風險極高。此外,4米級小直徑盾構機施工空間狹小,分體始發、小曲線(165米)半徑轉彎接收難度極大,工序轉換繁雜、工期壓力緊張,給工程帶來重重挑戰。
“協作一號”盾構機始發
針對復雜地質極易帶來噴涌、管片上浮、滲漏水等系列問題,項目團隊多次聯合業主、監理單位進行方案論證、技術分析,反復研討隧道試驗段及類似地層掘進情況,動態調整盾構掘進參數,嚴格控制同步注漿、二次注漿和補充注漿配合比,以便更好穩固管片;在盾尾后方及時施作止水環,有效阻擋后方來水;注入膨潤土泥漿、聚合物或泡沫等混合添加材料進行渣土改良,防范噴涌事故;優化刀盤刀具配置,減少泥餅產生,確保盾構機安全高效掘進。施工期間,“協作一號”盾構機創下了單班最高掘進18米、單月最高掘進463米的可喜成績,并于2022年5月29日順利接收。
建設各方研究掘進方案
為保障盾構機平穩通過風險源,施工前,項目部對重大危險源和風險點進行論證評審、多角度模擬施工,不斷優化施工方案;掘進中,實施24小時“領導帶班+現場值班”制度,引入“隧道自動化監測+人工監測”等多種監測手段,建立地面地下應急聯動機制,確保異常情況及時處置。此外,采用“地面加固+盾構開倉”施工方法,“協作二號”盾構機安全穿越密集錨索區。為保障接收井處1.2米自來水管安全,團隊就相關位置進行了加固,并多次復核校準隧道內導線,及時調整盾構機出洞姿態,最終順利確保“協作二號”安全接收。
檢查成型隧道施工質量
據了解,該工程正式運行后,將徹底解決220kV海埂、上峰變電站重載運行,巫家壩、草海片區電力供需矛盾,昆明地鐵5號線遠期供電等問題,有效滿足昆明市西南片區和自貿試驗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電力需求,對促進昆明市政建設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