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地鐵6號線可洛石站27日在青島完成主體結構拼裝。該車站為地下兩層車站,裝配構件共計512塊,拼裝總重達2.3萬噸,是中國首座全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
“與傳統現澆施工方法比較,一座全預制裝配式車站可以節約工期4到6個月,施工工人數量減少80%,節省鋼材800噸、木材800方,建筑垃圾減量60%,減少碳排放20%,對‘碳達峰、碳中和’有著直接貢獻。”青島市地鐵六號線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劉泉維表示,青島地鐵歷時10個月創新攻克了裝配建造技術,實現地鐵車站梁、板、柱、墻100%預制裝配,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助推地鐵建造技術迭代升級,邁出了堅實一步。
青島地鐵6號線整體位于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由中國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鐵四局”)承建,線路全長30.8公里,共設地下車站21座,其中6座為裝配式車站。截至目前,6號線一期工程全線車站主體土石方開挖全部完成,5座車站封頂,7個單線區間貫通,區間掘進完成45%。
中鐵四局青島地鐵6號線項目負責人汪開發介紹說,在方案研究、場地規劃、工序交底、進度管理等方面,中鐵四局利用BIM三維模擬碰撞演示裝配施工全過程,提前發現并解決存在問題,并通過工序模擬動畫讓現場技術人員和作業工人更直觀的了解施工技術要點,提升技術交底質量,確保施工安裝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內,保障全預制裝配式車站這一新技術的高質量建設。
此外,中鐵四局還為裝配式車站量身定制了整套施工裝備,自主研發了具備旋轉、精確自動定位、防搖擺、姿態微調、糾偏等多項智能化功能的“160噸智能龍門吊+整體分離式臺車”等全套工裝設備,解決了大型構件預制、翻轉、吊裝等難題,有效保證了構件拼裝精度及大型構件的吊裝安全。
截至目前,通過技術研發攻關,中鐵四局共取得各類裝配式車站施工專利技術18項,形成了整套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預制裝配式車站預制、拼裝技術,加快推動了地鐵建造從勞動密集型行業向綠色及技術密集型行業的轉變。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