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中鐵十五局集團城軌公司承建的東莞地鐵1號線和山西太原的地鐵1號線兩條盾構隧道同時貫通,極大鼓舞員工士氣,也為后續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東莞地鐵1號線
大嶺山站~大嶺山北站區間左線隧道貫通
東莞地鐵1號線大嶺山站~大嶺山北站區間左線隧道長達3.03公里,為全線最長盾構隧道。
▲東莞地鐵1號線大嶺山站~大嶺山北站區間左線隧道貫通現場
隧道主要穿越砂質黏性土、全(強)風化混合花崗巖地層,局部存在孤石和上軟下硬不良地層,且沿線下穿、側穿多棟民房、廠房、河流和高速公路等建構筑物,地質和環境復雜多變,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城軌公司建設者發揮地鐵施工的專業技術優勢,精準謀劃,科學管理,在進行地質補勘、盾構機選型研究、盾構施工方案編制評審、建構筑物和管線調查等工作的基礎上,項目提前做好應急預案,24小時對盾構機掘進參數進行監測和動態調整,嚴格把控各工序施工質量,保證施工過程安全有序推進。
▲東莞地鐵1號線施工現場正在吊裝盾體
東莞地鐵1號線是廣東省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市域骨干線路之一,也是東莞地鐵路線之中最長的一條地鐵線,全長57.44公里,共設車站24座。預計2024年底試運營,預留與廣州、深圳城市軌道交通銜接的條件,未來接駁廣深地鐵,是一條承擔“內聚外聯”功能的重要通道,為東莞市全力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加快構建“三心六片”城市格局、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支撐。
太原地鐵1號線
南東盾構區間雙線貫通
太原地鐵1號線南內環東街站至東太堡站盾構區間是全線首個雙線貫通的盾構區間。區間全長887.955米,整體呈“S”型曲線走勢。線路下穿東中環主干道、南十方街過街通道,施工難度大。區間地貌為東山黃土臺塬,地形起伏東北高西南低,且存在自重濕陷性黃土,對技術要求極高。
▲太原地鐵1號線南內環東街站~東太堡站盾構區間雙線貫通現場
面對疫情影響、物資材料供應緊張的情況,項目團隊積極應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想方設法推進施工生產工作。建設團隊通過合理安排工序銜接,提高交叉作業進度,提前編制盾構端頭加固、盾構始發出洞、盾構吊裝等各項安全專項方案,對盾構區間上方及周邊環境、風險源等進行詳細勘察,沿線設置了多個監測點,全方位、實時監控施工區域及周邊建構筑物,及時調整盾構姿態及掘進參數。尤其是在下穿南十方街過街通道風險源時,施工團隊實行“白加黑”24小時專人盯控,有效確保了施工安全,保障了地面上方人流車流安全。
▲太原地鐵1號線拼裝手正在拼接管片
太原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全長28.737公里,西起萬柏林區西山礦務局站,經過迎澤區,下穿汾河、太原站、太原南站等地點,終至小店區武宿機場站,整體呈西北-東南走向,該線路建設對太原市完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功能,推進太原都市區建設和中部盆地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