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4時,一輛運貨車停在在建的渝武高速復線東陽隧道洞口,車里裝的不是建筑材料,而是足足6噸、用來給隧道降溫的冰塊。
“這是我們從附近制冰廠訂制的冰塊。”中交一公局重慶渝武項目四分部黨支部書記劉洋稱。
渝武高速公路復線(北碚至合川段)是我市交通建設重點項目,起于G75蘭海高速北碚蔡家互通,止于合川區草街街道楓木村。控制性工程之一的東陽隧道,全長2.72公里,目前已經開挖了85%。
▲在建渝武高速公路復線東陽隧道 每天12噸冰塊降溫保施工
為確保今年10月隧道如期貫通,隧道內300多人全力奮戰保進度。掘進現場,機械隆隆作響,加上鉆爆作業產生的熱氣攪合在一起,人在洞內如同蒸桑拿。
“洞內最高溫度達45度。”劉洋告訴記者,站在洞內幾分鐘,衣服就全身濕透。襯砌工人喬中顯說到:“隧道內比露天溫度還要高幾度,若不是有了這些冰塊和小風機,這里就成了‘火焰山’。”
為應對高溫,項目部從附近制冰廠訂制了冰快,每天早上8點,下午4點向隧道運送兩次,總量達12噸。這些冰塊除了降溫外,還可加入混凝土拌和用水中,降低混凝土拌和溫度和入模溫度,保證混凝土質量。
同時,項目部增加隧道通風力度,在隧道內新購來12臺小風機,提升隧道施工環境。“冰塊加風機,可以將隧道溫度降低12度。”劉洋告訴記者,這確保了隧道內可以正常施工。
此外,項目部還為現場施工人員配備了防暑降溫藥品,以及供應西瓜、綠豆湯等降溫用品等。
中交一公局重慶渝武高速公路項目總承包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渝武高速公路復線全線有望于2025年建成通車,屆時,將有效緩解老渝武高速公路通行壓力,加快推動合川區和北碚區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