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橋梁是城市的窗口和坐標,也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為了全面提升綿陽城市整體風貌和城區橋梁隧道品質
充分彰顯中國(綿陽)科技城特色和魅力
進一步做好橋梁隧道保養維護 病害防治
市住建委牽頭編制了
《綿陽市城市橋梁隧道保養維護指導意見(2022版)》
(以下簡稱《意見》)
最近,《意見》正式印發,用于指導城市橋梁隧道的保養維護、病害防治。
以人為本,設施協調
在滿足功能完善的前提下,統籌考慮人行、車行、管線、市政設施建設標準,將“人民至上”建設理念貫穿始終。
標準統一,因地制宜
圍繞建設材質、色系等重點,明確橋梁隧道標準及材質、車行道規格及結構。
橋梁隧道所選色系要與橋梁隧道周邊區域區位和建筑風貌協調,需專項設計的區域,在指導意見框架范圍內,由相關管理部門專項審查通過后予以實施。
彰顯科技,傳承文化
結合實際條件,在保障道路通行效率和綜合服務能力的前提下,營造科技元素氛圍,將地域文化與市政建設相融合,構建多元文化場景。
強化示范引領,對重要節點區域的橋梁隧道進行專項設計,彰顯地域特色。
統籌實施,尊重原創
堅持統籌設計、統一施工、統一驗收,近期與遠期相結合、局部與整體相協調的原則,逐步配套完善,同步推進橋梁隧道綠化、亮化等事項。
橋梁隧道原始設計非必要不調整,使用經過專項設計涂裝組合,凡經歷過時間和人民檢驗的,原則上按原色翻新,確需調整的應進行專項設計并履行相應審批程序。
提升策略:
以“綿字回紋印”中的綿山翠、科技藍、文昌紅、富樂金四種色彩輔以漢唐文化裝飾色系的明月銀構成橋梁隧道的主色調。
在保障行車安全基礎上,主要在梁底、立柱、側橋身等部位進行綿陽文化藝術美化體現綿陽城市形象,彰顯綿陽氣質,講好綿陽故事。
以整體調查、集中整治為原則,對橋梁損壞、橋底露筋、伸縮縫松動滲水、欄桿破損、防撞墻開裂、排水不暢通等問題進行逐一整治,保障綿陽市橋梁隧道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
下一步,市住建委將督促指導綿陽市城區范圍內市政橋梁隧道設計單位、建設單位和管理部門按照《意見》要求,深入開展城區橋梁隧道維修養護集中攻堅行動。
通過日調度、周報告、半月通報的方式,穩步提升重點橋梁隧道的維修養護管理水平,提升綿陽城市整體形象。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