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到青島消夏的人們,除了能欣賞海濱美景,還能增加智慧出行新體驗。
4月26日,全國第一個全自主運行系統(TACS)示范工程——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正式通車初期運營,揭開了我國城軌列車運行控制領域的嶄新一頁。運行2個月來,作為青島市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點辦好的實事、青島地鐵打造的首條智慧地鐵示范線,6號線一期給出行帶來哪些變化,增加了哪些出行體驗?記者近日進行了實地探訪,揭秘6號線背后的“科技密碼”。
數智賦能
??讓列車“自己跑、自己停、自己回”
登上6號線列車,在車頭位置,看不到傳統的隔離式駕駛室,而是直接能透過列車車窗,觀看到列車全自主運行的情景,沉浸式感受列車在地下隧道飛馳。
在列車上可以看到,不少小朋友被這一景象深深吸引,不住地驚呼“神奇”。
沒有駕駛室的地鐵是如何運行的?據青島地鐵集團副總經理、運營公司董事長劉紀儉介紹,不同于傳統列車控制模式,6號線采用了TACS系統,擁有一顆強大的“智慧大腦”,傳統列車控制系統主要設備安裝在軌旁,而TACS系統讓列車實現“自己跑、自己停、自己回”。
“6號線作為青島地鐵第一條上云線路,從建設之初就是按照智慧城軌示范線來打造?!鼻鄭u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君表示,青島地鐵集團牽頭打造的基于TACS的全自主運行、全數字感知、全智慧運維、車地一體、互聯互通、靈活編組的智慧城軌系統,可實現對行車控制、客流趨勢、服務質量等全方位智慧化調控,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企業運轉效率、降低運營生產成本。
在九頂山站點控制中心,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全線、全功能、全要素、全場景化”的智慧車站系統。
“智慧車站能讓乘客感受到,雖然車站里的服務人員少了,但是服務更精準及時了?!惫ぷ魅藛T舉例說,比如當系統即時識別到行動不便的特殊乘客時,能第一時間通知工作人員前往現場提供精準服務;當系統“秒級”識別乘客扶梯摔倒情況后,能第一時間遠程停梯,通過手持終端和手環同步推送給最近的工作人員前往處理,避免乘客二次受傷。如需聯系車站工作人員,在智能服務中心,乘客可點擊自助票務處理終端上的“一鍵呼叫”按鈕,車站工作人員將通過遠程視頻語音或來到服務現場進行交流處置。
智慧車站的“智慧”還體現在車站運作上,通過智慧巡站及一鍵遠程開關站功能,提升車站的整體運作效率。
運行2個月以來,6號線智慧車站利用視頻AI、物聯感知、人員定位、BIM等智慧化手段,開關站及巡視任務提效78%,車站應急處置效率提升80%,提供了更精準、主動貼心的乘客服務,實現了更安全的事件處理、更高效的生產運作。
在智慧運維方面,6號線一期建成了業內首條應用車輛、供電、機電、工務、通號五大專業智慧運維的線路,實現設施設備運維從“故障修”“計劃修”向“狀態修”“預測修”的轉變。經測算,相較傳統運維,智慧運維可實現設備可靠性提升15%,故障處置效率提升30%,每年可節省運營成本4000余萬元。
綠智融合
??列車也有了“充電寶”
青島是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強龍頭”。早在2022年,青島就率先發布《青島地鐵綠色城軌發展實施方案》,勇擔減排重任,明確提出到2028年實現節電30%、降碳40%的宏偉目標。
秉承問題導向、目標導向,6號線一期創新踐行“綠色”標準,從建設到運營各個環節,向著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地鐵不斷奮進。
大膽啟用裝配式建筑技術是6號線一期實現提質增效、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舉措。
與傳統現澆結構車站相比,裝配式車站展現出良好的節能減排效益。6號線一期通過全力推廣裝配式建造體系,研發基于青島工程地質特點的裝配式車站,節省鋼材近5000噸、木材近5000立方米,建筑垃圾減少60%,單站節省工期4—6個月。
與此同時,清水混凝土的應用也是實現降碳節約目標的一大“功臣”。
通過全網推行飾面高性能混凝土,6號線一期實現了車站結構澆筑一次性成型,滿足高強度、高防水的性能要求,實現輕裝修、簡裝修甚至免裝修,在提升工程優質綠色品質的同時,總體建設投資不增反降,更便于后期運營維護。
記者走進6號線一期九頂山車站一側的變電所內,現場工作人員指著一個圓柱形的大“伙計”介紹道:“這就是我們地鐵的‘充電寶’。”
這個“充電寶”的功率有多大?答案竟是全線可達到驚人的15兆瓦!
據悉,青島地鐵集團研發的大容量飛輪儲能系統,可以吸收列車“剎車”時的多余能量,用于列車出站時“給油”,動能與電能交替轉換,從而實現能量的最大化利用。
據了解,青島地鐵集團還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隧道源、海水源等多源熱泵技術,利用既有的隧道結構和排出的海水,應用熱泵技術實現供暖供冷;與同規模鍋爐系統相比,采暖季系統平均COP高于4.68,供熱節能率高達78%。
?擴大朋友圈
??數字化轉型成果開放共享
??獨行快,眾行遠。
青島地鐵的數字化、智慧化的建設道路,是一條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共同推進的道路。
在青島地鐵6號線智慧城軌系統的建設中,中興通訊打造了城軌行業最兼容開放的云平臺,率先實現城軌云平臺中產品的全面解耦,提供了完善的IaaS、PaaS層能力全棧云平臺服務,實現上云業務100+,上云虛機1000+,節能減排30%以上,滿足青島地鐵運營業務性能、時效、安全等多方面的需求,實現青島地鐵“云、網、智、端”異構全域混合資源的“一站式”管理。
青島地鐵大數據中心是行業內首個數據標準體系全域覆蓋并落地的樣板點,全面提升了青島智慧地鐵管理和決策能力,為青島地鐵數字化轉型提供數據支撐。中興通訊在青島地鐵大數據中心,打造了城軌行業真正支撐數據治理與開發全業務流程的大數據平臺,助力實現全域數據治理,形成63個主題域的數據資產、800余項指標體系,在多方面實現了企業的降本增效。
青島地鐵與中興通訊合作始于2011年,十三年來,雙方合作從無到有,從技術交流到項目交付,從傳統通信領域合作到多領域的全面開花,至今一直在地鐵城軌云平臺、大數據平臺、線路通信網、傳輸網、公務電話等領域方向保持緊密合作。
“我們希望能夠持續以新質生產力助力青島地鐵系統融合、綠智融合、業務融合等多模式的融合城軌建設,促進青島地鐵高質量發展,助力青島地鐵邁向‘世界一流’地鐵建設。”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張雨說。
交通是城市經濟發展的血脈,青島地鐵智慧化應用實踐節節攀升智能技術背后,折射出的是青島地鐵不斷釋放的科技活力與發展潛力。
“青島地鐵6號線的成果經驗將面向行業開放共享,同步推進諸多建設成果的行業標準編制與業內推廣,不斷加強與國內地鐵城市的交流,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貢獻青鐵力量?!睆埦f。(周昕 梁微)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