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隨著最后一塊頂板澆筑完成,無錫地鐵5號線體育中心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標志著無錫地鐵5號線首座地下三層換乘站正式進入二次結構和附屬結構施工階段。無錫地鐵5號線體育中心站全線第五座車站,由中鐵二局負責承建,位于太湖大道與蠡溪路交叉路口,沿太湖大道路中東西向布置,與地鐵4號線(運營線)體育中心站以T型換乘方式銜接。車站總長度229.6米,車站標準段寬度22.9m,車站共設置3組風亭,3個出入口。
體育中心站因與4號線(運營線)體育中心站以T型換乘,車站施工形成了東西兩院施工格局,項目管理團隊以“做精品工程,樹地鐵標桿”為管理目標,采用BIM、虛擬樣板間、720云平臺等信息化技術管理手段,進行超前規劃及工藝模擬,對東西兩院施工區域進行精細化管理,在土方開挖、結構施工過程中,基坑未出現監測預警情況,安全可控完成結構封頂。
據了解,體育中心站為三層雙柱三跨矩形框架結構換乘站,開挖深度深,結構施工復雜。項目團隊負責人表示:“針對這個情況,我們在施工前對每個施工工序進行辨識,共得出危險性較大風險源5個,分別是深基坑、高支模、起重吊裝、腳手架搭設、支撐梁拆除。每班作業前項目部都進行跟班作業將每項風險源進行重點關注,確保現場施工安全可控。”
在項目施工期間,項目團隊以通病問題、細節提升、精細化管理作為技術攻關切入點,研制出了基坑防塵天幕系統、鉆孔灌注樁子母孔施工工藝、水循環系統等6項五小創新成果,特別是天幕系統是無錫地鐵首次使用,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綠色施工。項目引進裝配式復合樹脂管廊、管線橋架等材料,提高現場文明施工標準化程度,改進施工機具、優化施工工藝,研究出一種側墻鋼筋保護層控制施工工法,達到了鋼筋保護層合格率90%以上的質量要求。車站結構成型外觀接縫平順、表面平整、色調統一,呈現出了較好的鏡面效果,為車站裝修裸妝設計方案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接下來,工程正式進入盾構施工、二次結構和附屬結構施工階段,項目團隊將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常態化管理,緊盯盾構施工等重點工序,助力“軌道上的無錫”建設再提速。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