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雙碳”目標,我國正在駛入節能降碳的快車道。艾瑞咨詢報告預測,2060年中國氫能需求量達約1.3億噸,使用氫能代替傳統能源減少碳稅效率高達76.7%,合計可節約超過700億美元碳稅。在政策的支持下,央企和上市公司等紛紛布局,鴻達興業則是我國氫能領域的先行者之一。
總部地處廣東省的鴻達興業,氯堿及氫氣生產歷史達70年,近年來更是“氫”力創新,構建氫能全產業鏈發展。作為國內最早開展液氫生產和儲運聯動業務的上市公司,鴻達興業已經在氫氣的制取、儲存、運輸及加注等上游全產業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鴻達興業的氫能生產能力更是不斷提升,成為國內領先、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氫能源主要供應商。
氫能儲運是當前影響產業鏈成本“最難啃的骨頭”。值得一提的是,鴻達興業現擁有氣態、液態、固態儲氫三種技術。特別是,鴻達興業與科研機構聯手研發了稀土儲氫材料。相較其他儲氫方式,稀土固態儲氫體積比容量大、成本低、安全又方便,廣泛用于氫儲能、氫能交通、分布式發電等領域。
只有加強自主創新,才能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氫能源領域也不例外。早在2016年,鴻達興業便投資設立內蒙古鴻達氫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目前正在研發高壓儲氫瓶、固態儲氫瓶、液氫儲罐等產品。
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表示,在政府的助推之下,氫能源產業將很快形成市場氛圍,推動我國能源未來轉型,從而幫助經濟創新找到新的亮點。未來公司將會在氫能領域加大創新研發力度,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為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