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捷氫科技承擔的上海市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全功率型燃料電池研發及產業化能力建設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項目歷時三年,捷氫科技已全面掌握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系統的車規級、高節拍、自動化批量工藝技術和規模化生產能力,對全面推動萬輛級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燃料電池商用車應用最多的國家,具備支撐萬輛級燃料電池汽車示范的產業基礎。捷氫科技以加快燃料電池產業化為己任,面對行業發展共性難題,加大研發深度,突破膜電極多層柔性薄膜材料的連續走帶、電堆快速活化等工藝瓶頸,全面掌握膜電極高速雙面直涂、“卷對卷”壓合、高精度電堆自動堆疊、快速活化等核心工藝,持續提升產品質量,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建成全球先進的“卷對卷”膜電極生產線,實現產能和原料利用率最大化,涂布速度5m/min,催化層濕膜厚度控制精度高達±5μm,催化劑擔載量偏差±10%;全國率先實現“無空氣增濕”百千瓦級金屬板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產品量產,可靠性、耐久性等關鍵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外,公司注重國產化水平提升,燃料電池系統及一級部件國產化率100%,生產及測試設備基本實現國產化。
膜電極產線
項目實施過程中,為適應柔性制造的業務模式,公司打造了具有自身業務特點的MES制造執行系統,覆蓋生產過程中的人機料法環測等相關因素,從設備聯控、數據自動化采集到質量全過程追溯,滿足訂單快速響應、制造過程透明化、全過程質量追溯等需求。持續提升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助力新一代燃料電池產品較上一代產品技術指標提升30%。截至目前,捷氫科技產品功率覆蓋1.5kW-260kW,廣泛應用于乘用車、城市公交、團體客車、輕卡、中重型卡車等多種車型。
同時,捷氫科技攜手產業鏈上下游構建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生態,著力打造出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推廣的“上海方案”示范樣本,探索出鄂爾多斯“風光氫儲車”一體化推廣模式等,共計在全國15省21市實現批量商業化推廣,助力中國能源轉型及雙碳戰略實現。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