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裝上“AI大腦”,在復雜狹窄路段,無需人工干預,乘用小汽車也能夠毫無頓挫感地自動流暢行使;智能識別垃圾、360度環境感知、交通信號識別,無人駕駛清掃車有效提高環衛作業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自動駕駛技術正在飛速演進,不斷深入居民生活。在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的浪潮下,深圳不僅通過產業政策鞏固企業創新能力,同時完善法治環境,搭建豐富的應用場景推動技術的優化完善與迭代升級。通過提升自動駕駛領域全球市場競爭力,深圳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建立完整產業生態
企業創新動能澎湃
“近兩年來,元戎啟行加快前沿技術布局,擺脫高精地圖依賴。在行業內第一個推出適配導航地圖的智駕方案,并應用神經網絡端到端模型,讓汽車擁有自主學習、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更好地處理復雜駕駛任務。”談及當下最前沿的自動駕駛技術,元戎啟行技術合伙人劉念邱說。
元戎啟行是自動駕駛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代表,經過多年持續培育和快速發展,深圳已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最完整、競爭力最強的城市之一,為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突破打下了良好基礎。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深圳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和8個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產業政策助力企業做強創新鏈,以華為為代表的巨頭企業以及在各自領域深耕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揮優勢,加大研發投入,攻克一批關鍵技術,立足深圳、輻射灣區、帶動全國汽車產業走上智能化與網聯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據統計,2023年,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增加值763.1億元,同比增長38.2%。我國目前有自動駕駛相關企業12000余家,深圳以超1300家的數量排名第一。從上游的感知、決策、執行、通信系統到中游的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商再到下游的測試評價與出行服務,速騰聚創、鐳神智能、航盛電子、元戎啟行等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市場份額全國居前。
除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深圳還引進科研院所,以企業為支點打通產學研上下游,發力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近日,坪山區與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汽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智能網聯汽車、汽車先進電子系統、芯片等產業領域為重點,在建設大灣區總部基地、創建汽車芯片及智能網聯國檢中心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推動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搭建技術驗證場景
加速商業化驗證進程
一項新興技術從研發、生產到最終的商業化落地,離不開大量的實驗檢驗,自動駕駛事關道路安全,唯有通過大量測試,獲取翔實可靠數據才能不斷優化技術能力。在搭建應用場景上,深圳不遺余力投入資源,為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蓄勢賦能。
汽車進入環島自動減速,規范切入內側車道;紅燈亮起,車輛剎停,轉換綠燈后迅即啟動前行……走進位于深圳坪山區的灣區智能網聯試驗場,記者看到,一輛輛自動駕駛車輛不停穿梭在路上,場景充滿“科技范”。
去年8月,灣區智能網聯試驗場在坪山正式啟用,填補了深圳乃至華南地區智能網聯專業測試場地的空白。該測試場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的智能網聯交通測試示范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前沿技術領域,以提供測試場地及設備服務為主,已經成為推動港澳智慧城市建設的有效載體,為大灣區汽車產業集群一體化發展和深圳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提供有力支撐。
用好用足特區立法權,深圳通過構建完善的法治環境讓新技術的落地應用有法可依。2022年,深圳率先出臺我國第一部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法規——《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對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來說,條例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市場準入和商業運營打開了大門。根據條例,智能網聯汽車列入國家汽車產品目錄或者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目錄,并取得相關準入后,可以銷售;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可以上道路行駛;經交通運輸部門許可,可以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
業內人士指出,在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的基礎上,深圳找準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最優結合點,通過產業政策與場景賦能構建大規模應用與高水平創新閉環,為推動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升級,增強中國汽車品牌國際競爭力做出積極貢獻。
特別推薦:2024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2024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