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提高低入口及低地板城市公交車比重,設置至少兩條敬老愛老公交線路,進行公交站臺適老化改造,配備地鐵上下車無障礙渡板……,我市將統籌推進城市適老化交通出行服務及軟硬件提升,傳遞出對老人“多多關照”的民生溫度和價值導向。
提高低入口及低地板城市公交車比重,設置至少兩條敬老愛老公交線路,進行公交站臺適老化改造,配備地鐵上下車無障礙渡板……,我市將統籌推進城市適老化交通出行服務及軟硬件提升,傳遞出對老人“多多關照”的民生溫度和價值導向。
城市適老化,交通當先行。我國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2.67億,他們獲取社會資源、參與社會生活,離不開公共交通出行服務。由于我國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城市建設尚在轉型之中,公共交通適老化環境還沒跟上,雖然城市道路越來越寬,公交線路越織越密,老年人出門有時卻“望街而嘆”“望站而止”。端午假期,一位上海老人在公交車上掃場所碼足足掃了兩分多鐘,因操作失敗無奈下車,一句“不耽誤大家了”引發人們關注。老年人不該是“耽誤大家”的那一個!做好公共交通適老化,為老年人平等融入社會提供渠道,是彰顯社會公平、滿足銀發族需求的大事。
怎樣才能讓老年人日常出行不“作難”?近年,我市進行了不少公共交通適老化出行服務“試水”,從新設公交電子智能站牌實時分享公交信息,到200多輛公交車配置安全踏板,再到地鐵老年人人臉識別系統上線電子錢包功能,諸多措施體現出對老年乘客的特別關愛,逐漸明晰了公共交通的為老服務理念。
這次推出的適老化交通出行一攬子方案,涉及城市公交車、軌道交通、出租車等領域,硬件建設和軟件服務“軟硬兼施”,可以說是城市公共交通為老服務的全面升級和系統集成。
每個人都會變老,適老化設施人人都用得上,越早建設,越能降低成本、擴大受益群體。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把好公共交通適老化的“方向盤”,期待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增強主動為老服務意識,建好各種交通為老設施,持續提升適老化交通服務水平,在交通出行適老化的路上越跑越快,讓銀發群體的出行變得更體面、更舒適!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