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到公交優化提效,今年北京交通領域將有一系列新變化。昨日,市交通委解讀2024年交通工作要點時介紹,今年北京將以三環內公交專用道為重點,實施第三批公交專用道優化調整;同時,多個交通樞紐工程將迎來重大進展,其中朝陽站樞紐將于年內開通運營,豐臺站配套交通樞紐、環球影城北綜合交通樞紐計劃今年基本完工。
核心區部分公交場站將外遷
“去年,本市經過反復調研和論證,分兩批實施了71條、共計656公里的公交專用道優化調整,涉及調整的公交專用道在周六日、節假日放開后,社會車輛節假日出行更加順暢,其中三環路高峰時段小客車的運行速度提高了21%?!笔薪煌ㄎ嚓P負責人介紹,雖然公交車的運行速度略有降低,但是總體來說影響不大,整體道路的通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今年,本市將繼續優化公交專用道使用政策,以三環內公交專用道為重點,實施第三批優化調整措施。
此外,還要加快地面公交運營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扁平化的調度指揮模式,加快推進區域調度集中化,實現車輛、場站和人員等統籌共享和復合利用。推動公交場站外遷,加快望京、六里橋西等外圍承接場站建設,完成核心區部分公交場站疏解外遷。
朝陽站樞紐年內開通運營
多個交通樞紐工程今年迎重大進展。備受期待的朝陽站配套交通樞紐將于年內開通運營。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計劃今年底主體工程完工,2025年將陸續接入京唐城際聯絡線、平谷線等線路,進入試運營階段。屆時,本市將迎來“八站兩場”樞紐新階段。
朝陽站配套交通樞紐、豐臺站配套交通樞紐開通運營后,均可實現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車等多種城市交通方式接駁換乘。通馬路綜合交通樞紐,位于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區西北角,是“面向中心城、聯絡各新城、服務副中心、輻射京津冀”的站城融合交通樞紐綜合體。環球影城北綜合交通樞紐,位于文化旅游區北側,開通運營后將為環球影城及其配套產業鏈提供便利的公交服務,同時為文化旅游區及周邊居民日常出行提供服務。
東六環改造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今年,北京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將收獲新成果。
東六環改造工程是落實北京市總體規劃、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重點工程,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城市副中心各組團之間的11條東西向城市道路貫通,不僅緩解東六環擁堵問題,“縫合”后的原六環道路路面、邊坡、橋梁、邊溝等公路設施將進行景觀綠化改造,建設成為六環公園。目前,工程總體進度已接近90%,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本市還將加大城市快速路等建設來完善快速路網,加強區域交通聯系。比如,今年將完成北清路快速化提級改造,可以有效減輕五環、六環的交通壓力,進一步加強西北通道與東北通道之間的連接與轉換,促進張家口、延慶、昌平等區域與副中心的聯系,同時加強海淀、昌平、順義三區的聯系。
京密快速路也計劃年底完工。項目起點為太陽宮北街,終點為機場南線,全長約為10.3公里,能夠有效緩解首都機場高速交通壓力,并將作為進出新國展的快速通道,滿足未來新國展會展客流的交通需求。
七大火車站將實現全通地鐵
北京軌道交通今年將再迎新成員,年內計劃開通地鐵3號線一期、12號線、昌平線南延一期剩余段3條(段)線路共45.3公里,屆時地鐵的運營里程將超過880公里。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計劃開通的3號線一期和12號線,將填補朝陽東壩地區的軌道交通空白,方便居民出行。昌平線南延一期剩余段的開通,可方便昌平線乘客直達北三環區域。特別是3號線一期將在北京朝陽站設站,旅客將可以乘坐地鐵接駁,出行會方便許多,屆時,北京七大火車站將全部實現通地鐵。
此外,今年本市還將推動市郊鐵路公交化運營,更好地方便市民出行。加快建設城市副中心線整體提升工程(北京西-良鄉)和東北環線等線路。推進亦莊火車站開通客運業務。研究利用京沈高鐵提升中心城區和懷柔科學城、雁棲湖國際會都通達便利性。
研究制定副中心“防堵計劃”
今年2月,北京市級機關1萬余名干部職工順利遷入城市副中心,對于副中心階段性快速增長的出行需求,本市研究制定了副中心“防堵三年行動計劃”。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交通部門研究制定了副中心“防堵三年行動計劃”,以提高既有設施運行效率為基礎,以調節出行需求為重點,以加強精細化管理為手段,著力解決副中心建設過程中不同時期的階段性交通問題,確保副中心交通安全、有序、順暢運行。
提高既有設施運行效率方面,今年重點開展改造潞源北街-通懷路等7處交叉口,以點帶面緩解和預防區域交通擁堵;調節出行需求方面,研究利用錯峰出行等措施,調節小汽車出行總量及時空分布;加強精細化管理方面,分階段推進信號燈智慧調度覆蓋城市副中心全域。
為加強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區聯系,今年將加快推進姚家園路東延等前期工作,力爭納入開工計劃,盡快實現“四快三主”道路系統規劃。同時,加強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的交通聯系,廠通路將于今年建成通車,加快推進通清路(城鎮段)建設。
特別推薦:2024上海國際客車展線上參觀報名?http://chinaiut.mikecrm.com/B8ejSBR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