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市公交集團聯合無錫市二院推出的三條免費“健康專線”正式開通,往返于新吳區坊前、惠山區玉祁、錫山區錫北與市二院南、北院區,為就診群眾提供便利,打通市民就醫“最后一公里”。
自2017年以來,市公交集團已與醫院、學校、社區等“牽手”合作,開通數百條公交定制專線。它們的運營效果究竟如何?又會為公交未來發展帶來啥變化?帶著問題,記者前往無錫公交探尋答案。
專線滿意率幾近100%
憑借直達、快捷等優點,“健康專線”成為近期定制公交中當之無愧的“頂流”。“搭首班車直達醫院,恰好趕上開診時間,一點都不耽誤。”家住惠山區玉祁街道的陳老伯告訴記者,以前去二院要輾轉兩班公交,“身體也吃不消”,專線開通后節約了近半小時車程。
這樣的好評并非個例:特地比地鐵晚3分鐘的微巴9號線、能讓“上班族”多睡15分鐘的微巴18號線,為“上班族”爭分奪秒;“點對點、門對門”、一站式直達的“護學微巴”讓學生舒心、家長放心、學校安心……無錫公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條定制專線都是 “一句句問出來、一步步走出來”的,因此在“滿月回訪”時,專線滿意率都近100%。
采訪當天,相關工作人員正為開辟新的定制專線進行實地調研。“堰裕路南側堰橋高級中學在建,后期可以考慮在這里增線。”“高中住宿較多,旁邊初中對于定制線路需求可能較高,需要做個問卷調查。”工作人員邊走邊分析乘客的出行特征,以便確定定制專線的服務區域和目的地。
據了解,每次定制公交新線“開拓”前,都會通過在社區、學校群內發放問卷,在臨近地鐵站內設點咨詢等方式,了解市民的出行需求、習慣和偏好。同時,考慮交通流量、道路狀況、公交站點等要素,設計合理的線路走向,來安排班次和發車時間。
今年以來,無錫公交集團推出84條通勤專線、8條就醫專線、12條求學專線,共計開通定制專線104條,同比增長10%。值得一提的是,微巴18號線僅早晚高峰各營運兩小時,日均載客量就達1000人次。
公交遭遇的“冷”與“熱”
賞櫻專線、無錫太湖音樂節專線、馬山女神跑專線……在傳統公交客流量下滑的同時,今年不少公交定制專線卻“火”出了圈。業內人士分析,這些線路“爆火”的主要原因,在于滿足了乘客個性化的需求。
近年來,公眾出行習慣發生深刻變化,城市公交車客流下滑,成為公交轉型期“成長的煩惱”。公交行業要創新,離不開百姓出行需求的引導。在交通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不定時、不定線、不定點的定制公交服務,更能適應百姓出行新習慣、新變化。
“10月以來已有多人咨詢。”無錫公交集團定制中心副主任張超最近發現,考慮將定制雙層巴士作為婚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印象最深的是10月4日結婚的李先生。這對新人在婚禮前就用橫幅、花球等對車廂內進行了內飾改造,同時定制了接親、拍照等專屬線路。“婚禮當天他直夸定制的雙層巴士‘吸睛又拉風,婚禮氛圍感拉滿’。他發的朋友圈,有近一半是在敞篷雙層巴士上拍的,不少人評論問他怎么定制雙層巴士婚車。”
除了滿足乘客個性化表達需求外,以“短、平、快”為特點的定制公交正日益成為傳統公交“長線”運營模式的補充,填補傳統公交“空白區”,提高公交線網覆蓋率,“通勤微巴”“護學微巴”等逐漸成為乘客出行“新日常”。
定制公交如何“叫好又叫座”?
在公交與軌道交通兩網融合的大背景下,公交如何推陳出新、既叫好又叫座?剛“滿月”的動態公交,可以說是定制公交的“網約”版,也是無錫公交在深思熟慮后交出的未來發展“答卷”。
“互聯網+公交”的網上預約運營模式,試運行期間就“吸粉”無數,其中,一位忠實粉絲一個月內下單達35次。近期推出的“兩人同行,一人免單”、“雙十一”當天免費乘坐、隨機立減券、免單等活動,更讓“動態公交”成為市民出行“新寵”。
打開動態公交調度中心管理后臺可以發現,如今的惠山區、經開區各10平方千米區域內,代表站點的“小綠點”覆蓋全域,投運的動態公交接單狀態實時更新。鳳翔分公司營服科科長鄒曉冬總會利用空閑時間,琢磨下單高峰期、高頻地點以及后臺接單規律,思考動態公交如何優化。
據后臺數據,目前動態公交的使用群體中約30%為需要地鐵站接駁的“上班族”,約20%使用者在惠山萬達等商業綜合體下單,前往省錫中、省錫實一小等學校接送孩子的家長占比約15%。“結合平峰、高峰期乘客個性化出行需求,我們能更有針對性地安排營運車輛數量及時刻表。”鄒曉冬說。
后臺數據記錄了動態公交的廣受歡迎,也引發 “公交人”對未來的思考:如何通過數據統計,合理增設虛擬站點,讓乘客“推門即進站”?如何優化平臺算法,規劃動態公交最佳接單路線,讓“數據多跑路、乘客少跑腿”?“運用大數據、云平臺等數字科技手段是大勢所趨,未來公交將更多集成于‘云’上,探索眾籌線路等線上新產品。”業內人士充滿憧憬。
特別推薦 ?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