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日,同樣的故障再次出現在車間,我們面臨著新的挑戰。若繼續采取總成更換的維修方式,成本將高達3000余元。這讓我們深感憂慮,因為公司正致力于“節能降耗,降本增效”的目標。在不斷更換部件的情況下,如何實現成本降低?傳統的維修方法似乎無法達到“降耗”的要求。面對這一困境,我們開始思考是否可以通過對儀表總成進行檢測來找出故障的根源。因此,我們決定由技術部門主導,維修團隊配合,大膽地對儀表盤總成進行了拆解。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和分析,我們確認了故障并非由主板引起,而是由于液晶屏損壞導致了黑屏現象。通過在網購平臺上的查詢,我們發現同型號的液晶屏僅需花費200元。為了驗證我們的故障分析是否準確無誤,技術科通過網絡平臺購買了相同型號的液晶屏,并進行了更換和組裝,最終成功消除了故障。
通過本次維修工作,我們以200元的成本解決了原本可能需要3000元才能解決的問題,為企業節省了93%的成本開支。這一看似不起眼的維修決策,再次激發了我們對于“節能降耗”深層次的思考。
五分公司技術部門深切體會到集團公司對于企業發展的戰略思考和布局,通過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將“節能降耗”做到實處。
從“以舊換新”到“與舊共存”的轉變。
在過去的車輛故障維修實踐中,通常的做法是直接更換出現故障的總成部件。然而,現今我們的維修理念已經發生了轉變,我們不斷地提出疑問:“這些總成部件是否真的無法修復?”無論是大型部件如儀表盤、分泵、組合開關、氣囊,還是小型部件如邊燈、尾燈、監視攝像頭,我們都已經嘗試過進行修復。這種做法將傳統的“故障即換”維修模式轉變為“優先考慮維修”的新理念。
“維修即制造”的新工業模式
“修復與再利用”——我們對報廢設備的可用部件進行拆解,保留可再利用的零件,并通過網絡自行采購所需的簡易部件,構建維修備件的“配件庫”。利用“庫”中這些部件對故障組件進行修復,進而“創造”出新的組件,以降低費用。
“節能降耗”并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它蘊含著開拓、變革和智慧的深刻內涵。從細微之處的點滴節約到如同大江大河般浩蕩的節約行動,這需要我們公交行業的從業者持續不斷的努力奮斗。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