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區乘車不方便,希望增加公交線路;候車座椅不舒適,咨詢能否更換座椅……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民對于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每一件12345熱線工單,也是奔向幸福生活的責任清單。近年來,濟南公共交通集團(以下簡稱“濟南公交”)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市民有需求、公交有響應”的工作導向,通過12345熱線架起為民服務“連心橋”,全力以赴解民憂、便民行、暖民心。
公交車就是百姓的私家車
駕駛員就是百姓的專職司機
網友“李海海”在山東旅游時發視頻稱贊濟南公交車內滾動標語,她說:“‘公交車是老百姓的私家車,駕駛員是老百姓的專職司機‘這句標語,又讓我多了一個愛上這座城市的理由。”此視頻被各大媒體紛紛轉載,這句滾動在公交車LED屏上的宣傳標語,讓廣大網友頻頻為濟南公交的優質服務點贊。
在2024年“兩會”人大代表專訪環節,濟南市人大代表、濟南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石軍表示,今年將圍繞全市“項目深化年”總體目標任務,初步計劃開通優化40條線路,使公交線網不斷趨于優化。怎樣才能把線路開到百姓的“心坎里”?12345這個“泉城總客服”,就成為最精準高效的“情報中心”。
為詳細分析12345熱線反饋市民訴求,集團創建了《今日關注》《本周關注》《本月關注》,對12345市民訴求進行一日一分析、一周一匯總、一月一調度。每天、每周、每月都會將12345市民訴求向集團領導和業務部門呈報,并進行內部通報,集團上下形成了“時時在線聽民聲”的良好氛圍,今年以來,已推出《今日關注》305期、《本周關注》43期、《本月關注》10期。
“北大槐樹清真寺附近小區出行不便急需開線;青龍山北路道路狹窄,能否開通小巷公交?”每次在接收到市民訴求后,集團工作人員便立即到實地進行調研——這種工作方式源自2018年濟南公交推出的“公交人坐公交車”的體驗式調研工作法,要求各級深入一線傾聽民聲、了解民意——他們查看道路情況,設計線路走向,聯系當地街道辦參加群眾代表會,認真聽取市民乘客的意見。集團黨委還定期現場召開“馬路邊黨委會”,班子成員統一研判,制定工作計劃,推進市民訴求落實解決。
9月21日,途經青龍山北路的小巷公交503路開通運行;10月30日,由北大槐樹清真寺開往大觀園的小巷公交508路開通運行。一條條小巷公交的開通,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今年以來,濟南公交開通優化線路52條,填補公交線網空白78.3公里;累計開通小巷公交24條;開通優化軌道交通沿線公交線路26條,公交與軌道接駁的公交線路達到205條;優化公交站點設置144處;電子站牌達1400余處。隨著市民訴求的有效解決,12345訴求總量較去年同比下降17.59%,訴求處置及時率達100%,市民滿意度達99.86%。2023年集團熱線承辦成績在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和全市“黨風政風行風正風肅紀民主評議”(市屬企業類)中均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讓“熱線”看得見,摸得到
“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要是公交車師傅能等我們坐下再開車就好了”“車廂里太熱了,帶孩子坐車出了一身汗,駕駛員不能光照顧老人啊,得把溫度調低點啊”
為了更精準地為不同乘客群體提供個性化、定制化公交服務,集團組建了45支以駕駛員、管理人員為主體、總人數達到300多名的“出行管家”服務隊,對市民訴求進行網格化管理。他們定期走進小區、商場、車站等人流密集區域開展服務活動,收集市民各類公交建議,詳細詢問片區居民出行感受。定期開展“公交開放日”活動,邀請市民乘客、公交粉絲“零距離”觀察公交各項業務,共同感受公交發展吹來的時代東風。
“公交站的座椅是鐵的,冬天涼夏天燙,而且高度也不合適,我們老年人等車的時候坐下起來的,很不舒服。我把 個問題給12345說了,沒想到才過半個月,座椅就換了,還安裝了扶手,現在我們坐下起來的,方便多了。”市民王阿姨說。
為貫徹濟南市打造“全齡友好化”城市的要求,濟南公交著重打造“適老化”公交出行體系,將暖心服務覆蓋老年人出行全過程。結合12345熱線反饋市民建議,濟南公交設計建造新式候車座椅,新的座椅座板采用防腐木材質保證了冬暖夏涼、加裝鍍鋅扶手桿,并將整體座椅長度加長至130CM為乘客行動及保持平衡提供了支撐;采購一批低踏板設計、具有“一鍵側傾”功能和輪椅踏板功能的新式純電動公交車,在實現乘客一步登乘的基礎上,公交車還可以傾斜20度至25度,使踏板高度最低可達14厘米,方便了老人、小孩、殘疾人登車;制定“落座起步”安全行車規定,要求駕駛員在遇特需乘客乘車時,需等待特需乘客落座后方可起步;打造敬老愛老主題車廂,升級讓座提示語音,每一站車輛起步后自動播報,設置“敬老愛老便民箱”,提供創可貼、速效救心丸等應急物品和老人常用藥品,以備老年乘客不時之需……
而這些恰如其分的改善措施,源自出行管家們與市民乘客的促膝交談后,收獲的寶貴財富,2024年以來,濟南公交出行管家團隊共開展各類服務活動40余次,收集問題70余條,他們用實際行動讓“一條線”開枝散葉,灑向城市的背街小巷,打造了一條有溫度的“暖心客服”。
智慧客服打造未來出行
每當遇重大活動時,公交車是大部分市民出行的第一選擇,公交出行的便利程度,或多或少體現著一個城市基礎民生建設的水準。市民訴求“一號受理、一站服務、一次辦成”,折射出濟南公交“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承辦宗旨。通過與12345熱線建立“三方通話”、打通9大網絡平臺訴求反饋渠道等方式,市民訴求處置從“有一辦一”升級為“接訴即辦”,做到了速度和廣度的協同發展。
在2024年第一期、第二期人才招引大會期間,各單位、企業招賢納士,各路才子薈萃濟南,濟南公交為助力各領域人才成功選到心儀的工作崗位,開通“人才招引大會”專線,廣大求職者可以申請招引大會專用二維碼,免費乘車直達現場,為更好地讓乘客了解免費乘車方法及發車時間,濟南公交積極對接12345熱線,上傳“人才招引大會乘車明白紙”至12345熱線微信小程序、知識庫,乘客可以通過網絡端直接查看乘車須知,改變了企業傳統電話客服咨詢模式,拓展為“線上+網上+掌上”多種查詢方式。一位參加大會的大學生表示,“人才招引大會”專線讓他切實感受到了這座城市對于求職者的重視,現代化的信息發布手段則刷新了對于濟南這座古老城市的認知。
智慧客服的快速高效,也體現在2024年“泉城馬拉松”賽事舉辦期間對于市民訴求“未訴先辦”上。為保障賽事順利舉行,濟南公交集團對所屬116條公交線路進行了調整,由于線路調整會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濟南公交充分發揮“快速響應”優勢,利用“369出行”APP 彈窗及時發布線路繞行、停運等信息提醒。
同時,濟南公交積極創新,將12345熱線承辦工作與新媒體平臺相融合,通過數字賦能,打造“公交直播間”,推廣“可視化”客服新模式,結合公交實時動態特點,將實時路況、車輛運行等信息通過“公交直播間”及時發布在車載電視上,方便市民通過不同渠道實時掌握線路調整動態,合理規劃出行。
技術手段的應用,讓傳統的公交出行咨詢服務變得具有“科技感”“智能客服云平臺”實現了“出行前咨詢解答、出行中跟蹤服務、出行后意見反饋”的全流程定制化服務體系;“泉寶”微信智能客服機器人實現了網絡平臺24小時精準解答市民訴求的目標;IVR自助語音查詢、AIcall智能客服機器人實現了電話端人機交互,大幅減少市民電話等待時長;智能數據分析系統為公交發展的決策部署提供數據支撐。如果說行駛在路上的無人駕駛公交和響應式停靠“街區約吧”是市民乘客美好出行的“硬指標”,智慧客服就是“軟實力”,用“剛柔并濟”的組合拳,打出風華時代中的磅礴之力。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濟南公交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市民有需求、公交有響應”的工作導向,秉承著“萬人開好一輛公交車”的工作理念,打造一支有口碑、有溫度、有擔當公交運營團隊,努力為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貢獻公交力量。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