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線型設計、外觀以白色調為主、候車能給手機充電……近日,位于海口市國興大道的一座全新智能公交候車亭投入使用,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的目光。記者了解到,該候車亭集智能公交、信息交互、多媒體廣告發布、便民服務為一體,成為城市亮化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走進候車亭,可以看到普通的站牌旁邊還設有電子站牌,屏幕實時顯示各線路車輛距離本站的站數,每條線路站點上方還有一個車輛的小圖標,隨著車輛行駛不停變動,能讓乘客清晰直觀地看到車輛當前途經站點和運行狀態。屏幕還標注了線路首末班車時間等信息。
候車亭所有信息交互均采用互聯網無線傳輸方式實現。電子站牌為55寸LCD電子站牌,可展示多條公交線路,以及在線車輛運行狀態,為市民提供線路信息、實時車輛運行信息等,方便市民出行。
多媒體廣告發布為LCD屏,可播放廣告宣傳視頻。候車亭左右上方安裝兩臺防爆視頻監控攝像頭,可本地視頻存儲,遠程查詢,為市民安全出行提供數據保障。
該候車亭還安裝了與整體設計相匹配的候車座椅,配置了USB充電口及手機無線充電。整個亭體的亮化采用戶外硅膠燈帶,發光的站名讓乘客容易識別。不銹鋼護欄與鋼化玻璃的結合,更為乘客增添了安全出行保障。
海口交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口不斷推動公交硬件設施提質升級,定期對超過一定使用年限的候車亭進行改造提升,今年已完成125座老舊候車亭的刷漆、加固、除銹等改造。后續將加快海口公交智能化、信息化進程,為市民營造更加貼心高效的公交出行環境。
自動駕駛大巴、智能網聯公交……
海口江東新區將持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建設
本報訊 如果說智能汽車是“聰明的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就是讓“聰明的車”行駛在“智慧的路”上,通過“強大的云”進行調度管理,實現交通系統安全、節能、舒適及高效運行。記者昨日從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江東新區已開展自動駕駛大巴、智能網聯公交、無人配送、無人零售等示范應用,企業積極布局,城市生活體驗進一步提升。 記者 蘇鐘
據悉,2023年,江東新區全域已投用主干道路均入選我省智能汽車開放測試和示范應用道路;2024年4月,江東新區城市出行與物流服務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入選交通運輸部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項目,成為我省智能交通領域第一個國家級試點項目。
為推進江東新區公共交通智能化提升,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與相關單位共同啟動智能網聯公交建設,打造海口公交優先示范線項目。
“15、14、13……”顯示紅綠燈讀秒的K8線公交車行駛在海口江東大道上。經過智能網聯改造的K8線路公交車通過尾屏顯示紅綠燈讀秒,可讓后方車輛掌握前方信號燈的實時動態,提前預判路況,有效提高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相較于傳統公交車,智能網聯公交具備超視距感知和全方位安全預警的能力,不僅在車尾實時同步顯示路口交通信號,司機駕駛位還能通過屏幕實時觀察車身四周的動態信息,有效減少“盲區”等駕駛風險,進一步確保行車安全。
近年來,江東新區充分發揮美蘭機場、大學城、總部經濟區(生態CBD)等人流密集的場景優勢,大規模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和示范應用道路,覆蓋全域已投用主干道路,為企業提供環島旅游公路、水底隧道、公共交通、機場接駁、臨空物流等測試應用場景。
良好的發展態勢吸引了眾多企業,江東新區目前已招引多家智慧交通企業注冊落地,探索建立以市場為主導,“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攻關機制。同時,江東新區將智能網聯汽車行業智能制造工程師、物聯網工程師等相關崗位納入《海口江東新區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引導人才流動,為產業發展厚植人才土壤。
伴隨園區項目建設推進,江東新區數字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持續提升,為“車路云一體化”夯實發展基礎。近日,位于海口江東大道沿線的5G基站正在持續開展調試優化,為5G-A網絡連片部署做好試點保障工作。據介紹,5G-A網絡是傳統5G網絡的增強版,相較傳統5G,5G-A有著更大的帶寬與更高的網絡速率,更加輕量化的網絡處理,以及高精度、低時延的通信感知一體化等技術特性,移動通信網絡能力的增強與豐富,可助力保障車聯網的可靠運行。
未來,江東新區將持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建設工作,打造獨具熱帶旅游特色的智慧交通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培育面向商業化運營的多場景車聯網應用生態,加快產業集聚,助力江東新區新質生產力發展。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