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1年12月發布的《關于促進首都功能核心區能源等市政設施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北京計劃“十四五”期間集中力量、分批次、系統性地實施一批能源等市政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項目,力爭帶動核心區能源等市政設施安全實現新提升、民生改善,目前在保電水氣和燃油鍋爐房清潔化改造、老舊小區專業管線統籌改造方面取得階段性新成效。
據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增強電力設施保障能力,北京深入推進老舊電力隧道隱患整改工作,針對性地開展隧道維護、防水和金屬設施除銹防腐等綜合治理工作,目前核心區2022年4.8公里老舊電力隧道隱患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同時已啟動核心區13公里電力架空線入地改造現場踏勘工作,其中東城區6公里、西城區7公里。
在加快實施供排水管網設施消隱改造方面,計劃在年底前開工兩個項目,通過核心區供水管網消隱改造一期工程改造核心區存在安全隱患的供水管線約42公里,中心城區一期(核心區)排水管線錯接混接治理工程將改造完善核心區雨污水檢查井等接入設施,同步新建改造雨污水管線約1公里,解決排水管線錯接混接點25處。
在推進居民用戶液化石油氣減量替代上,北京市發改委一方面配合市城市管理委積極推動北京瓶裝液化石油氣氣源供應商特許經營,保障液化石油氣氣源采購、配送全過程的質量和安全,另一方面對具備條件居民樓房接通管道天然氣小區紅線內工程給予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支持,2022年計劃啟動400余戶老舊樓房居民液化石油氣用戶接通管道天然氣。
“在老舊小區專業管線統籌改造方面,結合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同步梳理專業管線改造需求,按照‘成熟一批、實施一批’的原則,核心區2022年計劃先行推動22個市屬老舊小區專業管線統籌改造工作,目前正在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