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因獨特的自然和地理環境成為了旅游界中的“高定城市”,當然,為城市發展服務的軌道交通建設也有專屬的“高級定制”。
施工現場
光潔的隧道內壁,顏色均勻如薄霧,圓潤的弧度顯得隧道內分外干凈平整,明亮的燈光下“膚色勻稱”的外觀更是讓人賞心悅目。走進中國交建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北延工程大坪西站終點區間暗挖隧道,這個用鋼筋鐵骨打造出的“工藝品”,令人贊不絕口。
據了解,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北延工程是貫通渝中區的一項重要交通工程。前后左右是鱗次櫛比的居民樓,上下空間時有市政道路和軌道交通交錯,各種線條仿佛“一團亂麻”,還要確保穿越山體時,避免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正因為如此,中國交建所修建的這條全長1103米的隧道區間,設計時便采用了暗挖法、單護盾TBM法及明挖法三種工藝配合施工,成為全線重難點工程之一。
該隧道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特別是暗挖段,由于洞口最小覆土厚度不足2米,特殊的砂質泥巖夾砂巖地質又“剛直易折”,如果二次襯砌施工不及時、質量不達標,就極易導致隧道坍塌。必須壓實隧道二次襯砌施工的質量保障,成為項目全員的重要共識。
為此,該項目部結合施工過程中的管控難點,決定以“高級定制”的標準,為隧道穿上一件完美“襯衣”。
“我們堅持讓高質量‘單品’在每一根鋼筋上體現。”該負責人說,在鋼筋到達集中加工廠之前,質量管理工作就開始了。項目部安排專人提前對加工作業人員進行全面技術交底,加工過程使用全數字化、智能化作業。
在該負責人看來,鋼材加工生產線在實現“自動化減人”保證本質安全的同時,更讓“高級定制”的標準和精度從生產源頭上得到充分保證,還有質量負責人對鋼筋加工進行全程盯控,精確的數據讓每一根鋼筋都幾乎“孿生”。
創新的思維是“高級定制”的另一項必需品。記者了解到,傳統的隧道二襯施工,常常使用鋼筋對止水帶進行定位,但由于彈性、長度、穩固度的限制,經常會出現鋼筋不夠“給力”,止水帶無法牢牢固定在施工縫中的情況,一旦移位,止水帶就難以正常發揮防止施工縫滲水的作用,嚴重影響二襯施工質量。
為了解決這個困擾,該項目技術部門在現場蹲點研究,創新設計出一種鋼板止水帶角鋼卡具,該項應用還獲評了重慶市總工會月度優秀“五小”成果。此后,該項目的建設者又研究出用于保護混凝土澆筑功效提高的飛輪墊塊、提高混凝土澆筑質量的二襯臺車預留觀察窗口等技術,為二襯的“高級定制”錦上添花。
類似的創新發明在該項目屢見不鮮。該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就像繡花一樣,把項目建設的每一個步驟都下足了功夫,確保施工過程的‘一針一線’都精準到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